(“非凡十年 逐梦副中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1至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 稳就业托起幸福民生
作者:  于晓霞

1至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

稳就业托起幸福民生

 本报记者 于晓霞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8月25日,在我市举行的“非凡十年 逐梦副中心”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我市“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组数字  记录稳就业成果

 

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公布了一组“稳就业、保就业”数据。这些数字的背后,关乎着民生之本,也关乎着经济发展最基本支撑;这些数字,诠释着“稳中向好”的就业形势,也见证着今年以来我市在就业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

 城镇新增就业5.4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9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3万人,返乡创业1.33万人;

开展技能培训38.3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超29.7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48万人;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5亿元,扶持自主创业2397人,带动就业6900人;

两年为1.13万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16.3亿元,缓缴社保费1.3亿元,发放失业金1.2亿元,失业补助金5705.9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2亿元……


保就业   端牢“饭碗”促增收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各级人社部门从需求摸查、岗位推荐、职业指导、创业扶持等环节入手,开展“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组织开展大中专毕业生求职洽谈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积极搭建供需服务平台;采取支持企业吸纳就业,扩大事业单位招聘和就业见习规模,鼓励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措施,确保我市2022届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在满足本地用工基础上,通过互设服务站、共建劳务合作基地等形式,开展省际、市际劳务对接。帮助在外务工的宛籍失业人员在当地享受相关待遇,尽量稳在当地、稳在企业。加强返乡人员实名制管理,帮助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特长和发展意愿,分类引导就业创业。要充分挖掘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农民合作社以及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等行业领域就业潜力,鼓励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精准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对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仍未就业的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5131人,农村公益性岗位44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3%,控制在4.5%以内。

 

稳企业   政策落地享红利

 

企业是就业的源头。只有企业稳、岗位在,就业大局才能稳住。

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打好社会保险费“免、减、缓、返、补”政策组合拳,精准落实好省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16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44条和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17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企业和群众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以市场主体稳,保住就业大局稳。这是当前人社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据介绍,自2020年以来,我市共为11396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16.3亿元,各类企业缓缴社保费1.3亿元,共计发放失业金1.2亿元,失业补助金5705.9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2亿元。一揽子惠企惠民政策的及时有效落地,为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夯实了基础。

 

强培训   让更多人吃上“技术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根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是2022年省定10件民生实事之一。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突出南阳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聚焦培训、取证、就业、增收等关键环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全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这一重点民生实事。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技能培训38.35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0.38%;新增技能人才29.7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10.4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2.31%、166.37%。

 

优服务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直播带岗、空中宣讲、视频面试等线上服务,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1至7月份,共举办118场线上招聘会,135场线下招聘会,进场企业和求职人数分别为1827家和16.4万人,共有4.16万人达成求职意向。

加快就业服务“四级两体系”建设,打造以一公里为半径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为各类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劳动者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南阳智慧就业”,实名制注册登录后即可浏览企业发布的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并与企业互动交流、向企业投递简历等。至目前,共采集劳动力信息354万人,电子就业卡激活人数达294.8万人,激活率为83.28%。

此外,全市建成零工市场22个,自6月中旬正式运营以来,230家用人单位共计发布1968个工作岗位招聘信息、206名个人雇主共计发布206个弹性岗位,劳动者求职登记人数达513人,人岗成功对接164人、136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