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披甲赴哈密 逆行出征战疫情——南阳市援疆抗疫工作团队速写
作者:  张戈

白衣披甲赴哈密 逆行出征战疫情
——南阳市援疆抗疫工作团队速写
记者张戈 郝春城

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
对于南阳市支援哈密抗疫工作团队队员来说,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医师节——没有鲜花致敬、庆祝表彰,也没有家人和朋友面对面的祝福。他们带着医者对生命的敬畏,在距离家乡两千公里之外、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着自己平凡微光,勾勒出最动人的白色身影。
坚守!这是他们对“医者”二字最有力的诠释。
白衣执甲上一线
自新疆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范围持续蔓延,防控形势越发严峻。根据河南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南阳市紧急从南阳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医专一附院、医专二附院、骨科医院和南石医院调派14名业务骨干组成支援医疗团队,驰援新疆哈密抗疫。
支援医疗团队由8名西医和6名中医医师组成,于8月15日抵达哈密市,分为4个工作组进驻哈密中心医院、哈密市疾控中心、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开展工作。医疗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加强院感防控和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医药治疗。
任务紧急,刻不容缓,大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打硬仗、啃“硬骨头”,彰显“把群众当亲人,把哈密当故乡”的援疆情怀。
院感人员在病区指导工作。
来自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解晓燕和南阳市骨科医院的李兰冰负责院感工作。进入工作岗位,她们详细了解了院内防控措施,就院感防控提出意见,建议严格科学做好“三区两通道”划分,明确三区以及医护人员的出入流线,规范进入病区的着装要求和出入顺序等流程。她们的合理化建议,获得院方肯定。每天,她们对院感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严格查看医护人员进舱前防护用品穿戴情况、防护口罩密合性,并对清洁消毒、手卫生宣教、医废处置、舱外及驻地环境消杀、防护物资、消毒产品等进行检查。通过现场督导及远程视频监督医护人员防护用品脱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逐一进行整改落实。她们牢记使命和担当,为保障全体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力量。
核酸检测显担当
8月19日下午3时,来自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赵琪从核酸检测实验室出来。摘下面罩,她脸色稍显疲惫,精神却依然很足:“早一分钟发现疫情,就能够早一分钟制止疫情蔓延。我们早一分钟筛查出病毒,就能早一分钟阻断一个传染源。”虽然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但她匆匆往嘴里扒了几口饭后就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
检测人员在实验室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员魏明洋,8月18日刚过完25岁生日。在密闭的环境中持续高强度重复性工作,体力和精力损耗都很大,他的手指上都磨出了水泡。但魏明洋说:“这点小伤算什么!曲明明队长接到任务后,顾不上照看刚做完手术的爱人,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抗疫最前线。为了少出实验室,他几乎连水都不喝。”由于防护服密闭性强,医师们一个上午衣服就能被汗水浸透几次。但为了早日遏制疫情,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在哈密,酷热、干燥的天气给队员们带来很大挑战和考验。然而不管是在烈日下,还是在实验室中,队员们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一个人退缩。医疗队和社区紧密配合,4天时间共完成采集量52万人次,超额完成下达的检测任务。队员们受到受援单位的一致赞扬,称赞他们展现了南阳医务工作者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体现了豫哈两地的深情厚谊。
中医亮剑战疫魔
南阳白衣战士在抗疫一线构筑“防线”,后方治疗“打歼灭战”同样有他们的身影。
中医专家正在为患者诊脉。
“中医药抗击瘟疫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五脏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来自南阳市中医院的庞建国此次担负着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医治疗和中医药剂的任务。他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结合病人临床症候,开展了耳穴压豆、中药贴敷等中医特色技术,同时重视心理信念对疾病发展转归的意义,针对病人不安情绪,进行了情绪疏导、心理康复,引导大家战胜疾病,使中医药治疗成为哈密抗疫路上一支新的力量。
做好疫情防控,保障人民健康。南阳市支援哈密医疗勇士,目前正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持续战斗、挥洒汗水,他们和哈密人民一道,并肩奋战、共同抗疫,直到取得胜利的那一天!

01.jpg

02.jpg

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