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浇足“增产水” 抗旱保丰收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申鸿皓)“再浇一遍增产水,争取秋粮再夺丰收。”处暑临近,“秋老虎”依然肆虐。8月16日,河南省社旗县赵河街道管寺村村民臧朋力起了个大早,开着拖拉机匆匆赶到田里,开井盖、下泵机,拉电线、排水管,开始对承包的15亩夏玉米浇灌第三遍水。
臧朋力今年种了15亩优质小麦,夏粮也刚刚夺得了亩产超1300斤的好收成,可在六月中上旬小麦收完玉米下种时,天公不作美,赶上了持续干旱。春争日,夏争时,庄稼宜早不宜迟。他不等不靠,玉米种子下地,紧接着就喷了一遍“催苗水”,玉米出齐了苗,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七月中旬的时候,他又张罗着浇了一遍“催长水”,玉米长得壮实,心里更踏实。
“我昨天晚上专门给工地上请了两天假,准备给这15亩苞谷再浇上第三遍水。”臧朋力就在邻近的县城建筑工地上打工干活儿,然而持续的高温干旱,却让他这个年轻的农业“老把事”始终放不下地里的秋庄稼。昨天傍晚他提前收工回家,骑着电动车专门跑到玉米田里查看旱情,虽然自家的玉米明显比临近的高出了一大截,但卷曲的叶子让他很心疼。臧朋力当即拨通了工地领导的电话,“请假浇地,抗旱保秋!”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耽误不得。”一切准备停当,臧朋力推上电闸,一股清水顺着管道倾泄而出,咕咕清流泽润沃野,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排排玉米迎风摇曳,丰收希望缓缓升腾。他顺手接着水管抹了一把脸上的汗,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摆管改水干劲十足,“虽然气温高,可只要水肥跟得上,这包谷就会一天一个样儿,像是薅着蹭蹭往上长。”
“用电浇地比用燃油机械更省钱,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帮了俺的大忙。”不远处,邻居李大哥也正在浇灌花生,清冽的井水顺着管道,穿过灌溉水管周身无数的小孔,正如下雨般均匀喷洒,迎着初升的太阳汇成了一道彩虹……
井灌区人停井不歇,渠灌区清流润原野。上午10时许,在大冯营镇张腰庄村,鸭河灌区干支渠里微波粼粼;渠道边,百余台抽水机械“轰轰”作响,正将清冽的渠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周边的农田,清脆碧绿的原野处处都有农民群众抗旱浇地的忙碌身影。“我们2号申请放水,5号水库开闸,到8号渠水已基本覆盖灌区的三个乡镇,目前已引水超过600方,近15万亩秋作物解渴缓解旱情。”正在现场查看水量的鸭河罐区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迎久如是说。
据气象、水利和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夏季,社旗全县降水量较常年同期严重偏少,加之伏天持续高温,16个乡镇(街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受旱面积120余万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带来严峻考验。
旱情就是命令,保秋就是责任。进入8月,该县各乡镇(街道)齐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在保障人蓄饮水安全的同时,积极利用坑、塘、井、渠、堰等水源抗旱浇地,迅速打响了抗旱保秋攻坚战。气象部门扎实开展气象信息监测预报,严阵以待做好人工干预天气各项作业准备;农业部门组织农技、农机等专业人员分班编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忙维修机械,加强技术指导;电力部门实行分区包片,随叫随到当好“电保姆”,确保抗旱用电安全畅通;供销、金融、石油等部门坚持送贷、送农资上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水利部门把抗旱保秋当做一项政治任务,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对井灌区机井进行全面摸排,并组织专业队伍及时做好带病机井的维修维护,确保发挥每口机井的最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鸭河灌渠功能,积极与桥头、大冯营等相关受益乡镇对接服务,全力清淤疏通渠道,合理调配水量,维护用水秩序,指导群众与时间赛跑,科学轮灌均衡用水……截至目前,全县已陆续浇灌花生、玉米等秋作物70余万亩,宜灌区域农田已浇灌2-3遍。
“靠天等雨不保险,只有扎扎实实干,人定胜天!”下午半晌,火辣辣的太阳躲进了云层,一声声闷雷从天际传来,玉米田里仍然热浪滚滚。“旱天雨难下。”臧朋力就着水流抹了一把脸,抬头看了看天,忙碌的身影却没有停下,井水顺着管子仍在一个劲儿地喷涌,郁郁葱葱的玉米仿佛传来了“吱吱吱”的疯长拔节声……
“人努力,水利帮忙,勤劳带来丰收粮。”臧朋力坚信,今年的玉米肯定又是一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