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而眠
程金顺
枕石而眠,我就把整个夏天枕到了头下,也把故乡的记忆枕到了头下。
我有一个石枕头,它长将近一尺,宽不过半尺,厚不到三寸,颜色黝黑,形状流畅,平的底,微凹的枕面,很是可人。今年夏天,它又成了我头下的枕物。
这块石头,来自丹江河滩上。想得到一块石枕头,源自我的奶奶。
我幼年常看见我的奶奶一年四季枕着一块石头睡觉。那块石头蜡黄蜡黄,一寸多厚,摸上去很光滑,像一个婴儿小枕头。夏天石头很凉爽,头枕上去很舒服。有时我夜里热得睡不着,奶奶就把这块石头枕到我头下,那凉凉的感觉,顺着后脑,蔓延全身,我很快就睡着了。于是我就想,啥时间,我也能拥有一个这样的石枕头,在夏天枕着它,睡一个舒服觉。
奶奶九十岁高龄去世,去世后,她的石枕头作为陪葬品被放到了棺材里,枕在奶奶的头下面,陪伴奶奶回归到地母的怀抱。
少年不识愁滋味,也不知半夜失眠的滋味,一晃就到了不惑之年,杂事绕心,常会夜半醒来,久久不能入睡。就想到了奶奶的石枕,因而又勾起拥有一个石枕头的想法。
转眼到了2009年,人们对石头的狂热之风也吹到了我所在的学校,教师中有几个石友,有事没事就到丹江河滩上转,希求能寻到一块独一无二的奇石。这里面也有我的身影。
在一波又一波的寻石队伍的搜刮下,我是注定寻不到像奶奶那样的黄蜡石枕头了。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寻到一块像枕头样的石头就好。经过几个星期天的苦苦寻找,我终于找到这块石枕头,放在床上,头枕上去,光光的,凉凉的,很是舒服。
枕石而眠,石头中有关丹江的故事,在我的睡梦中轮番演绎,使我相信了父亲的故事。父亲说古代有一个人,捡到了一个石枕头,此后,他每天夜晚都能听到石头里的戏曲,《孟姜女哭长城》《秦雪梅吊孝》《穆桂英挂帅》……好戏一台连着一台。最后被一个县官知道了,没收了他的石枕头,又把他打入死牢,说他是江洋大盗,偷窃了官家的宝物。听了父亲的故事,我对石枕头,既无比好奇,又无比后怕。
后来读书渐多,方知道,枕石而眠,出自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记述。书中说,晋代有一个叫孙楚的高士,萌生了隐居山林之心,腹谓“漱流枕石”,对好友却说成“漱石枕流”,好友很惊讶,质问道:“枕流水而眠,还能说得过去,用石头漱口,从何说起?”他辩解道:“我要用石头漱口,磨砺我的牙齿,用清流洗净我的耳朵,难道不可以吗?”于是“漱流枕石”也就变成了“漱石枕流”,隐逸之心,化为高洁之志,成为千古美谈。
奶奶是文盲,她的枕石而眠,肯定不是受“漱石枕流”成语的启发,而是当时贫穷生活所迫。奶奶生于清末一个小康之家,由于眼疾,下嫁于爷爷。由于家贫如洗,枕不起布枕头,只好找块石头做枕头,没曾想,她一枕就枕了一辈子。
现在,我已过天命之年,夜半醒来不能入眠的困扰,使我想到了那块石枕头。寻找出来,拂去尘灰,清洗一番,当年枕过的痕迹尚在,枕面上散着体脂沁润过的黝幽泽光。
枕石而眠,我就把整个夏天枕到了头下,也把故乡的记忆枕到了头下,那来自石头的清凉,滋养着我的生命,像石头那样坚强,如丹江水那样悠长……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一棵树的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