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⑥
敢于拼搏争一流
本报评论员
事不避难,奋力拼搏,勇争一流,是全市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也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当前,“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的大幕已全面拉开,时代已把我们推到舞台中央,使命在身,不容须臾懈怠。不争先必然落后,不进位就是倒退。2006年,南阳在“中部六省”城市中排名第五,超过同时期的南昌、合肥、太原等省会,如今在中部地区跌落出前十,从“领跑者”到“追赶者”,如此落差,发人深省。
放眼全国,各城群雄角逐,竞相发展,面对新时代之变,我们决不能自我满足、盲目自信,也不能“按部就班”、踏着“老节拍”走,更不可心安理得、甘于落后!相反,我们更需正视现实,奋起直追,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全面对标学习襄阳、宜昌等先进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奋力跑出加速度、跨出高质量。
凡事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既然扛起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各级党员干部就要立足南阳,放眼长远,全面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全力以赴,勇争一流。干事创业就要拿出“拼”劲——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要敢于和好的比、强的赛,特别是在兴工强市、招商引资、创新驱动等方面,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比个高低,同时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推进,各项工作都要干出最高水平,争创一流业绩,用一流业绩换取“副中心”强势开局。
敢于拼搏,勇争一流,是政治任务、发展责任,是历史使命、时代重任。“建强副中心”任重道远,我们都要有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要挑“重担子”、接“烫山芋”,敢于直面各种挑战。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高标准摹画发展蓝图,勇于探寻发展新路径,奋力成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突破者、排头兵;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更要有久久为功的深耕精神,锚定“建强副中心”这一目标,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坚定“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的必胜信念。
新机遇,新使命,新征程。时不我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躬身践行“二十四字”干部行为准则,奋勇争先抢第一。全市上下唯有苦干实干加巧干,以垒土成山、聚沙成塔的韧劲,高歌猛进、劈波斩浪的闯劲,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干扎实、干到位、干出彩,不断强化拼争意识,克服“躺平”思想,逢一必争、逢冠必夺,多创出一些南阳特色、南阳速度、南阳品牌、南阳标准,推动南阳“盆地”变“高地”,副中心“定位”变“地位”,方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