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高标准农田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得益于品种优势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另外天气给力,今年小麦大丰收,每亩产量基本达到1400斤,收购价格也高,每亩能比往年多500到600元收益。”说起今年的小麦收成,宛城区汉冢乡种粮大户高新洋心里乐开了花。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宛城区地处南阳盆地和鸭河口灌区腹心,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市、区)之一,农业面积、农村经济优势明显。2022年,宛城区坚持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组织机收会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夏粮获得大丰收,全区农业发展实现了由增产向提质的巨大转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夏时节,行走在宛城区高庙镇高标准农田里,平畴沃野,一片金黄;从空中俯瞰,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沟相连、渠相通的格局已经形成,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农田抗灾减灾、旱涝保收能力明显增强,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目的在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稳产高产,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前全区已经在8个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67.5万亩,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补足了短板。”宛城区农业专家、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介绍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农田进行了科学化分块,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宛城区现有土地面积683平方公里,耕地69.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覆盖率达90%以上,全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土豆、蔬菜等,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9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8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80家,家庭农场348家,项目区植保合作社228个,农机合作社24个;土地流转面积11.43万亩,土地托管14.24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17.34万亩,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216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36元。
除了项目建设,坚持农业发展体制改革同样是确保丰收的务实举措之一。当地通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流转托管面积达全区耕地面积的40%。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规模流转,“政银担”累计担保规模1.47亿元,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262家,河南楚汉良农发展有限公司的“股田制”和“一村一企(社)一支部”的发展服务模式成为典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的重要指示的要求,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宛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媒体记者孙义峰特约记者 吴双 史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