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英雄之城看英雄
全媒体记者方旭 特约记者丰兴汉 左力
44年前,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在前,和战友一起用血肉之躯在中越边境立起了一道钢铁长城,用铮铮铁骨照亮了祖国万里山河,被授予一等功臣;44年后,山河无恙,他自主创业带富乡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多年来累计投入数十万元。他就是潘祖全,一名看似普通的退伍军人,一名热爱公益的志愿者,一名踏实肯干的创业者,一名永不褪色的战斗英雄。
家国情怀铸就铁血英雄
“南阳革命唐河起首”。唐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县,李先念、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唐河战斗工作过,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烈士长眠在这里,在这里诞生了南阳地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第一个中共县委、第一个红色政权——县级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中共省委——中共鄂豫边省委,3000多名唐河籍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先烈们慷慨奉献的红色血脉传承,吾辈当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坚守。1979年,南疆战场硝烟四起,时年23岁的潘祖全,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一批参战人员,担任某部尖刀一排火箭筒班长,执行敌后穿插伏击任务。经过一天一夜穿山越林,2月17日凌晨,尖刀一排打响了对越反击第一枪。在偷袭612高地时,敌人暗堡的机枪将尖刀一排死死压制在山沟里,看着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潘祖全不顾个人安危,冲出战壕,站立身体,接连向暗堡发射两发火箭炮,彻底摧毁敌人的暗火点,部队顺利拿下612高地,潘祖全按命令转入连预备队。谁料部队在进攻下一个二号高地时,遭遇敌人疯狂抵抗,部队损伤严重,身边多名战友牺牲、受伤。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战友倒在自己眼前,作为预备队的潘祖全血脉喷张、怒火冲天,端起机枪加入到冲锋队伍中。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预备队就连受伤的战友,也纷纷拿起武器,向敌人发起猛攻,顽强拿下二号高地。顾不上休息,部队紧接着又对三号高地进行猛攻,这时,潘祖全才发现自己的左肘受伤,肱骨头被打断,血流不止。经过简单包扎,潘祖全又加入到进攻三号工地的战斗中,时而匍匐前进,时而猛跃杀敌,完全忘记了恐惧和伤痛,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停开枪、扫射、进攻。在攻入三号工事战壕内、战斗即将胜利结束之际,一颗子弹射入潘祖全左胸,潘祖全只感到胸腔一热,鲜血霎那间喷射而出,潘祖全应身倒地、昏迷不醒。
卫生员看到潘祖全胸部被贯穿、流血不止,立即对他进行止血处理,并安排4名随行支前民工,将潘祖全向后方医院运送。4名支前民工抬着时醒时昏迷的潘祖全,马不停蹄穿过层层大山,终于连夜将潘祖送回后方医院,在后方医院的紧急抢救下,潘祖全性命得以挽救。
因战功卓著,潘祖全所在部队分别被命名为“一级战斗英雄连”、“英雄尖刀班”、“火器突击英雄班”等多项荣誉称号,所在连队四人被授予一等功臣,所在部队偷袭+强攻的战斗案例,被列入国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教材,潘祖全本人被授予一等功臣。
二次创业再显军人风采
人生的道路上,除了鲜花和掌声,也遍布荆棘和坎坷。1988年,潘祖全响应部队号召,转业回老家唐河,被分配到唐河县外贸公司上班。随即,外贸公司破产倒闭,潘祖全一夜之间从国家一等功臣跌落为下岗职工,生活陷入到困苦之中。作为国家一等功臣、七级因战残疾军人,潘祖全完全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调换一个好单位或者申请救济,但是作为军人出身的他,即便忍饥挨饿也没有向国家和政府伸手求助。
在战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潘祖全分别来到广西、云南等地考察生意,最终选择政策优厚的湖南省怀化市,进行粮食经销生意。在战友们的资助下,货源欠帐、房租欠账,第一车面粉从河南发到怀化。农村出生、行伍成长的潘祖全,根本不懂经营,一车面粉硬是卖了整整半年时间。雇不起工人,潘祖全既是老板,还是装卸工。有人要货,潘祖全亲自扛起一袋袋面粉,送到客户家中。正是靠着吃苦耐劳、诚诚恳恳的军人本色,潘祖全在怀化市再一次成功打响第一枪,在怀化市的粮食市场战稳脚跟,生意不断发展壮大。
在生意初步稳定之后,有很多下岗的战友过来投奔他,潘祖全没有一丝嫌弃,无条件接纳失去生活来源的战友。为此,他逐渐将粮食生意扩展到湖南各地,随后又扩展到贵州、云南等多个省市,既发展了事业,又带动、安置了一批转业军人,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大爱无声奏响时代赞歌
血战疆场铁骨铮铮,解甲归田心怀天下。报效国家、报效人民,无论在部队还是地方,潘祖全都深怀一颗赤子之心。在潘祖全的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见一见当时抬我的民工”。当时没有制式担架,民工们冒着枪林弹雨,翻越高山丛林,费尽千辛万苦把他送到救护所。在抬运过程中,他们害怕潘祖全摔倒,屡次用自己的身体垫付在担架下,保护着潘,不让他的身体落地。“多好的老百姓,他们是不穿军装的英雄,没有他们,我也许长眠在南疆。”
心存感恩,所以,他在谋求发展、诚信经营、遵章纳税、规范企业管理的同时,总是到最贫困艰难的地方去卖面粉,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实际问题。他曾聘请了一名生活困难的八级残疾军人做经理,并教他学做生意,现在这位残疾军人的资产已达到上千万元。2008年春节期间,南方几省遭遇百年冰冻,老潘正在湖南发展,听闻消息,他心急如焚。当时贵州铜仁那里奇缺粮食,有一批面粉,要从怀化运去那里,当地经济条件差,道路冰冻特别崎岖坎坷,即使出高价,也没有司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拉送面粉。情急之中,他就亲自驾驶车辆,不顾天寒地冻,拉运去了4车低价面粉,解决了当地的燃眉之急,他自己却损失了十几万元。汶川地震时,他自己为灾区悄悄捐款十万元,当时正上高中的儿子也受父亲的影响,将自己积存的一万元压岁钱捐了出去。这些事情,在外人面前,老潘从未提起过。
2017年,刚刚加到故乡唐河定居的潘祖全,了解到环卫工人凌晨四点就上岗了,吃一顿安稳的早饭不容易,于是,潘祖全便在附近找了家餐馆,常年坚持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和午餐。“看到他们每天吃碗热乎饭,我心里非常充实高兴。”他定时给餐馆结算就餐费用,从没问过账目事情,餐馆老板说多少就是多少,从不查帐、不问账。看到环卫工人舍不得吃鸡蛋,他就对老板说,早餐每人都要发一个鸡蛋。
2020年新冠疫情时,他对辖区领导说:“我是军人出身,这一场大仗,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打。只要齐心合力,一定能阻击疫情,战胜困难”。他以实际行动发扬退役不褪色,军人当先行的优良品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力,不仅去卡口义务值班,还捐助款物。
像潘祖全一样,以军人本色担当社会责任的退伍老兵勾勒出英雄辈出的“英模群像”。
探索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唐河整合红色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紧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围绕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先行区,以唐河革命纪念馆、冯友兰纪念馆、张星江纪念馆、少拜寺围歼战纪念馆、闫普润纪念馆“五馆”和唐河烈士陵园、少拜寺烈士陵园、湖阳罐山烈士陵园“三园”为龙头,以44处红色遗址为支点,构建了覆盖全县的红色教育矩阵。并先后涌现出11个双拥先进集体、30名双拥先进个人、63名优秀退役军人、2名优秀拥军人物。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爱心献功臣先进县”,1993年以来蝉联八届河南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如今,在这块革命先烈浴血战斗过的土地上,唐河人传承红色基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以昂扬进取、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立足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先行区、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现代化中等城市“四大发展定位”,把牢发展方向,抢抓发展机遇,高质量建设富强唐河、美丽唐河、活力唐河、幸福唐河,描摹出城镇提速、工业换挡、乡村振兴的绚丽长卷——革命老区开始以相同的内涵和不同的风貌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