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丝毫没有感受到凉意。连天暑热,似乎比盛夏更甚。古书《清嘉录》里有谚“预先十日作秋天”,但今年秋凉的征兆确实难寻。一般来说,立秋时节仍在“三伏天”里,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并以“秋老虎”来形容这种燥热。历经三伏,暑气渐消,凉意转浓。也许只有到了下一个节气处暑,才算是告别夏天。
其实在古代,迎接秋天是有仪式感的。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宋代,朝廷于立秋日要举行“报秋”仪式。立秋这天,宫内要把盆栽的梧桐从外边移入殿内,待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落下一两片叶子,一叶而知秋,以寓报秋之意。
随着夏秋季节转换,人们的生活模式也有明显变化。清代《燕京岁时记》“赐冰”条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民间亦有卖冰水儿的。饮冰至立秋止。清代《帝京岁时纪胜》“窖冰”记载:“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于河边修土窖贮之,夏日出易甚便。”
立秋后民间有“咬秋”的食俗。《帝京岁时纪胜》载:“立秋预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院中露一宿,新秋日阖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清嘉录》中有“立秋西瓜”记载:“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立秋日,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入秋后天气转凉,人们胃口大开,便有“贴秋膘”一说。贴秋膘,是希望借立秋日的食补长膘增重,提振精气神。咱们中原地区,金秋时节六畜六谷丰收,为人们吃大鱼大肉提供了物质条件。我们现代人想贴秋膘,早已不用考虑太多,要想胃口大开,餐桌上如果有一瓶易佰福牛肉酱或是辣椒酱,那一切就更OK了。
无论吃米吃面,还是调菜蘸肉,浇上一勺易佰福酱品,立马有了点味之魂。易佰福黄牛肉酱系列品种多样、荤素兼具、口味齐全。包括易佰福黄牛肉酱、鲜椒牛肉酱、香菇牛肉酱、杏鲍菇牛肉酱,鸡肉酱,香菇酱、杏鲍菇酱、辣椒酱,XO干贝酱、油泼辣子等多项品类。可谓应有尽有,是我们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提味妙品。
老魏出身御厨世家,是赊店魏氏牛肉酱传承人。他的易佰福牛肉酱系列,是“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也是省商务厅授予的“河南老字号”品牌。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坚守祖训,在晒酱发酵、牛肉烹煮、调料配方等环节,一直坚持传统手工和祖传秘制,让这一中原酱品穿越百年,依旧保持最初的本真口味。(易佰福)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走进南阳府衙 品读厚重历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