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而歌
——《新时代红旗谱》序
徐 剑
2015年金秋时节,《人民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风光秀丽的南阳鸭河口水库风景区举行,我应邀参加,这是我第一次到南阳。我最早了解源于少年时代读姚雪垠写的长篇小说《李自成》,后来认识了南阳作家周大新、柳建伟、邱华栋。周大新温和厚道,柳建伟睿智聪明,邱华栋大气宏阔。我常想,这三个人如此优秀,他们的家乡南阳,到底给了他们多少东西?南阳,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寻找密码。
南阳采风期间,尽感这块丰饶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极富天境秘意。古代以“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史学大家范晔、光武帝刘秀为代表,近现代以考古学家董作宾、建筑教育学家杨廷宝、军事家彭雪枫、哲学家冯友兰等为代表,可谓群星璀璨,让人仰慕。
采风回京后,我写了一篇散文《凝固的〈史记〉》,刊发在《人民文学》2016年第3期“南阳行”特辑中。文章描绘了南阳汉画简约粗犷之艺术气概和魅力:“南阳汉画像石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几条勾线,便神韵凸显……”
南阳,是个值得让人心仪、向往的地方,更是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时光荏苒,一晃六七年过去了。前几天,柳建伟兄打来电话,说家乡南阳正在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了提振精神和榜样引领,地方有识之士组织“南阳作家群”李天岑等十位作家,对十位不同行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和英模代表进行一对一采写,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嘱我写篇序言,给他的家乡摇旗鼓劲。因为对南阳的美好印象,又是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作品,我欣然接受。
翻开书稿,标题就很引人注目:《火炬手》《英雄归来》《点亮生命的光》《为爱圆梦》《大医之路》《为了大地的丰收》等,仔细阅读,内容更吸引人,人物性格事迹描写饱满,感情真挚,思想境界高。作家们用报告文学的手段来解读新时代英模精神,优秀共产党员风采。里面既有在脱贫攻坚中的独臂英雄村支书,也有默默无闻扎根深山的时代楷模、优秀人民教师;既有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专业工匠,又有无硝烟战场上与疫情战斗的抗疫英模;既有无惧生死千里寻亲的公安干警,又有医术精湛胸怀仁心的国医大师,更有立志让天下人吃得起放心肉的猪倌企业家……
报告文学和文学一样。关注人的命运情感、荣誉尊严、生存挣扎、牺牲与重生,描摹人性深处的皱褶,透视人性世界里光辉暖意的一面,或者是阴暗复杂的一面,写尽光荣与梦想,牺牲与生死,爱恨情仇,人的生存尊严,展现出人性维度,这种文学一定涵盖了人性之光与人性之暗,抑或是人类和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诠释,是从人的角度来反映折射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民族的命运。
作为一种新生的时代文学,报告文学在新时代和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革时期,应该有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是一种历史的发展选择,也是报告文学自身特性能力所保证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就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其发展都是时代和文学相互接受融合发展的结果。文学在适合的环境发展,环境也会力促文学进步,就容易使文学走向高峰。而时代环境变化了,文学的体裁和形式也需要自我调整,不可能总是在一个品种上永远提升发展。这既是哲学的规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时代和文学始终有一个相互选择和适应的过程、结果,当下就是报告文学适应时代需要的好时期。它参与社会生活记录、描摹时代的特性使社会大众更加感受到了它的作用和价值。
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用纪实的文体来记录它的伟大变革发展,借助文学性生动地诠释人民作家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担当与情怀——书写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诠释中国价值。
检视中国作家报告文学的书写,应该说,这种非虚构门类,注定了它是与中国时代贴得最近的,也是最具前沿精神的文学载体。新时代,其实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时代——而这一条,恰恰体现的是我们党的创建宗旨。缘此,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始终不能忘记的,便是人民群众。作为主题出版,最有力的笔触,最称得上浓墨重彩的诗章,应该是苍生在上。因此,报告文学的书写和表达,一定要上承天心、下接地气。惟其如此,文学才有真正的力量,才能展示它的预见性、揭橥性、思辨性和悲悯度、温馨感,才会有大时代的意义和化外之功。
春风大雅,秋水文章;经国大业,千秋之事。充满时代精神和正能量的报告文学,会在自己的目标道路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沿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阔步向前!时间和历史会淘洗一切,拥抱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书写!
这本南阳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新时代红旗谱》,是南阳十位作家对十位新时代红旗谱系人物有价值的书写。
是以为序,并祝愿南阳更加美好!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王宁桥诗词】七绝•大河镇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