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 把幸福“种”在群众心田里
作者:  李萍

南召县竹园沟村第一书记方治强:

扎根乡村 把幸福“种”在群众心田里

 

全媒体记者  李萍

  初伏将至,南召县城郊乡竹园沟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一派葱郁,花生开出金黄的小花、西红柿缀满青红相间的果实、红彤彤的桃子压满枝头……满目绿意与散落其中的缤纷色彩,让行走在山坡上的方治强满心欢喜,他不由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指着身边的桃子向网友们推介起来:“各位桃粉好,这是我们竹园沟村的农特产品红桃,品相好,甜度高,无公害……”

  不仅对农特产品的介绍张口即来,提及村里其他情况,方治强也都如数家珍。作为河南省教育厅选派到竹园沟村的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的脚步走遍了村子每个角落与沟壑。对村民来说,方治强不仅是村里的一员,还是把幸福“种”在大家心里的好书记:他注重教育,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了学;他搭建电商平台,让村里家家都能增收;他操心村子未来发展,做规划,育人才,强党建,坚持不懈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为山里娃点亮未来

  南召县城郊乡初级中学紧邻竹园沟村村委会,洁净的校园内,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微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环形塑胶跑道一应俱全。中学西边是竹园沟村寄宿制小学项目,同样环境优美、功能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以前没想过俺们村会有这么好的学校,娃们有福气呀,俺们也觉得更有奔头了。”竹园沟村村民毛小六说。

  曾是省级贫困村的竹园沟村,此前只有一所小学,村里孩子上初中,得跑到数公里外一个师资落后的县城老乡中上学,许多孩子上到初中就不上了。2019年,省教育厅援建了南召县城郊初级中学。2020年,方治强主动请缨来到竹园沟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他深知,唯有持续加强扶智扶志工作,才能绘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于是,他积极与省教育厅沟通,引进新郑市对口援建竹园沟村寄宿制小学项目,改变了竹园沟村村小学功能室单一、校园环境单一的情况,今年秋季,这个小学将迎来第一批新生。

  “除了竹园沟村孩子,这两个学校还招收全县的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方治强说,竹园沟村现代化农村寄宿义务教育学校在全县310个行政村中是唯一的一个,解决了山区教育资源分散的发展难题。还积极联系省市名校,希望通过名校名师结对帮扶让学校在教学质量上有更大突破,“我想把竹园沟村打造成乡村教育的样板和名片,点亮山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方治强忙硬件建设,忙联络名校,还操心着村里人教育观念的改变和孩子们道德文化教育问题。竹园沟村一户家庭突发严重困难,孩子准备辍学外出打工。方治强连续3个晚上赶往其家中做工作,还积极联系南召县教育局落实相关政策,最终帮孩子重返校园。村庄教育重课程、轻文体,方治强帮助学校组织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爱国主义电影观影、传统文化知识有奖问答、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孩子们爱上校园生活,也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

 

  电商赋能,为乡亲开启致富门

  山上种桃,坡上养蜂,坡下养羊,沟里养猪……在竹园沟村这个浅山环抱的小山村,如今有红桃等各项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群众有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方治强把目光投向了电商。在河南省教育厅援建的竹园沟村电商产业实践基地,他不仅亲自上阵当“推销员”直播卖货,还培养了多名大学生主播、农村电商人才,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为了让村里的产品走出去,方治强费尽了心思。需要场地,他多方协调,在竹园沟村挂上了电商直播基地的牌子;为了直播设备,他多方奔走争取;没有直播人才,他联系郑州有经验的大学生驻村直播……今年夏天村里红桃丰收,方治强指导村民利用电商平台做销售,使红桃销售渠道更宽广,单周出货最高六千多单,一季下来卖了二十多万斤桃,一下子把群众的热情带动了起来。

在竹园沟村电商产业实践基地,除了红桃,还摆放着蜂蜜、核桃、艾制品、农家蛋等各种乡村农特产品。“村里的农特产品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卖。”方治强说,为了更好地通过电商带货增加农民收入,他还做好农特产品包装,想方设法为村子注册了“竹园农特”品牌。为推广这个品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时常凌晨两三点还在直播间讲“竹园农特”的优势与特色。在他的努力下,“竹园农特”品牌和竹园沟村电商的对外影响力大增,竹园沟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至27.5万元。

方治强还积极构建全域党建助力电商发展新模式,邀请相邻6个村的农产品加入电商销售,成立电商产业联合党支部,吸收村内外党员61名,并开展电商人才培训4期,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所售农特产品从原来的五六种发展到如今的46种,既拓宽了十里八乡群众的增收路径,也有效激发了党建活力、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

 

  聚力发展,为村庄绘就振兴图

  在竹园沟村电商产业实践基地,24岁的魏心志正整理着农特产品展柜。负责整个基地运营的他和其他几人一样,是方治强通过多方努力吸收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离不开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人才队伍。”方治强说。如何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如何规划乡村振兴产业方向等,既是他思考的内容,也是他行动的目标。

  为激发本土人才新活力,每到暑期,方治强都会组织返乡的大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多学知识、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乡发展实践,“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希望你们毕业后都能投身到家乡建设中来!”2020年到2021年,村里20名学生考上了心仪大学,方治强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准大学生和家长座谈,公平公开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对村里这些“争气娃”进行资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村里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将来回家乡创业就业。

  方治强还积极着手培养村庄技术能手。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积极对接,建立各院校对竹园沟村的帮扶关系,开展支教活动、共建丹霞产业学院,进行政策培训、种植养殖培训、电商培训、家政培训等,为新时代下竹园沟村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子长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方治强邀请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到村进行实地勘察和对接,计划打造系列乡村旅游品牌、规划设计系列乡村产业品牌,策划桃花节赏花、民俗、摄影等系列文化品牌,构建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宣传“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思路……这些,包括村子里各家各户的事儿,都记在方治强的记事本上,“无论大事小事,都是我的头等大事。”方治强说,“我这也是挂图作战,一项一项来,一项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