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拓展“新经营” 多元化赢得大发展
——南阳日报社深化改革创新经营路径探析
运营管理中心
全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格局和营收模式产生深刻变革。传统媒体唯有更新观念,走转型、创新、融合之路,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创办70余载的南阳日报社顺应融合发展趋势,于2019年8月启动建社以来最为彻底的改革。新挂牌组建的南阳报业传媒集团从重塑融合经营机制、巩固形象宣传主阵地、打造多元经营模式、提升“新媒体新经营”能力等方面入手,大力建设新媒体平台,发挥主流媒体的资源、内容、人才、技术优势,迅速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按照“两融两提两争”工作布局,以新理念拓展“新经营”,开辟出一条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之路。改革三年,报业传媒集团收入稳中有增,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打造传统报业融媒经营的南阳模式。
以观念转型为先导 ,构建融合经营新机制
“在传统报业纷纷转型的当下,必须以思想的解放、理念的变革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才能以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凝聚出彩合力。”集团以思想观念“破冰”推动转型发展“突围”。强化顶层设计、重塑组织架构,坚定实施“两个分开”“双线运行”机制,原有编制进入档案,不论在编与否,全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管理、全员绩效考评,为理顺机制、培养队伍、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提供根本保障。
带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采编主力军全面挺进新媒体新经营主战场。新产生47个经营部门(公司)中全媒体板块113人,占比55%。所有经营部门按产值确定创收指标,部门负责人缴纳风险抵押金;所有人员按劳分配、一岗一薪、薪随岗变。
一年后,近30个经营部门脱颖而出。大部分经营团队当年超额完成任务。改革使一批深耕行业的领军人物,一批扛大梁的创收生力军,一批青年策划骨干脱颖而出;改革使只会拿笔写稿的经营人员,成长为“长枪短炮”均会使用,采、编、摄、剪、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三年来,“以干为荣、以干兴社、以干论高低、以干转作风”的理念深入人心。原来经营队伍小而散、创收思维滞后、创收手段缺乏、人浮于事等弊病不复存在。在新的机制激励下,经营团队“浴火重生”。坚毅前行、负重担当、勇于开拓、吸纳创新,成为经营队伍的精神特质。
以形象宣传为主导 夯实报业经营“压舱石”
对个体和单位来说,形象宣传是其内在精髓实体化的表现和展示。集团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将形象宣传作为经营创收“压舱石”,紧扣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精心谋划、创新形式,突破“自说自话”的宣传模式,连续推出大型宣传活动10余项,充分彰显了党媒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和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锚定中心工作。依托党媒品牌价值,紧盯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展开形象宣传和策划,打造优质内容,吸引受众。从《全面小康·南阳答卷》到《献礼百年华诞 潮涌风华南阳》,从《实干为先 争创一流 实现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到《扎实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 奋力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三年间,千余个形象宣传版面和新媒体作品不间断刊发,高质量、高密度的传播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被省内外媒体赞为主题宣传的“南阳模式”,引来兄弟报社争相“取经”。
聚焦民生实事。每个人都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民众关心关注的事件就是我们聚焦的方向。2019年11月,围绕高铁开通、南阳将步入高铁时代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集团精心策划推出“开启高铁新时代珍藏特刊”,累计组织30个版,并于高铁通车当天举办珍藏特刊首发式,线上线下全媒联动,成功记录南阳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创收近150万元;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集团相继推出《决胜疫情防控 展现南阳担当》《复工复产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等形象宣传版面和视频,为疫情下南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以多元经营为抓手,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
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报业带来现实、严峻的“考验”,创收只靠报纸的时代一去不返。改革之初,集团决策层调整思想,在报业经营多元发展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实施“头部领域”经营行动,着力构建现代传媒产业体系;形成策划优先共识,实现“全员策划、全线策划、全品策划、全时策划”;创新思维,探索“传媒+”模式,打造精品项目,铸造报业演艺、培训、文化、教育品牌。在做好主业经营的同时,通过推动经营多元发展,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集团媒体融合和转型的经济基础,助力媒体融合和报业转型资源整合。
“传媒+展会”。众所周知,办展会需重资产投入,怎样在重资产投入中获取利润,并将展会办得有声有色?2020年,南阳日报秋季汽车展博会创新宣传手段,打出全媒“组合拳”:为车商量身定制直播、访谈、视频节目,报纸展示与新媒体宣传同步,线上车展与线下车展互动,吸引本地80%车商参展,3天时间20余万人次参观,成功售出363辆汽车,创收120万元,报社与车商实现双赢,成为南阳车展现象级品牌;与三川地产联合举办南阳首届金融文化节,聚焦38家金融机构、200多名金融行业优秀员工参与,政媒企三方达成深度合作,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为做大做强金融文化节品牌,助力南阳建设现代金融中心城市献党媒力量。
“传媒+赛事”。借势搭台举办各类赛事,是报业传媒集团创新“传媒+”的有益尝试。从2020年开始,集团先后举办“仰韶彩陶坊”杯五国拳王争霸赛、“仰韶彩陶坊·晚报杯”南阳市冠军联赛、“中原银行杯”篮球赛等多场体育赛事,创收100余万元,成功铸造南阳日报体育赛事品牌;2021年,集团紧跟形势推出南阳首届“十大知名艾草企业”“十大诚信艾草企业”评选,150余家省内外艾草企业报名参加,市领导评价其为南阳艾业发展树立起学习的标杆,为提升艾产业发展空间做出积极贡献。
“传媒+培训”。围绕培训讲痤“做文章”,丰富活动载体,拓展经营渠道,逐步培优做强南阳日报培训教育品牌。从高考线上讲座、“名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小记者研学到全媒体通讯员培训、摄影培训、全媒体研修,三年间共邀请业内知名学者专家近百人来南阳现场授课,举办5类12期培训班及讲座,2万余人次受益,实现创收200余万元。
“传媒+演艺”。借南阳高铁开通这一契机,集团邀请国内摇滚界知名乐手及团队,举办“高铁之夜”音乐狂欢节,现场3万余人一起嗨唱,成为集团演艺创收史上的经典;“致敬光辉岁月”演唱会主打怀旧风,社会反响热烈,实现短、平、快创收;德云社相声业主专场,把房地产新品发布会与相声演艺有机结合,开辟“传媒+房产+演艺”创收新路径。
在多元化经营之路上,集团决策层审时度势,时刻把握经济脉搏,应时而谋,及时判定,牢牢抓住市场“牛鼻子”,总能在一定阶段内确定一个服务主题,选择一个破解之法,实现服务创收。
以“两融两提两争”为引领 全面拥抱全媒体时代
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处于从相“加”到相“融”,从界限分明到不分彼此的过渡期。抓住发展时机,利用移动端做大做强新媒体,让新媒体新经营尽快占领市场份额才是应有之义。集团高位谋划,提出“两融两提两争”战略,着力“新媒优先、实质突破、助力破解、勇于领先”,向“拥抱全媒体时代 小屏在我”目标发起进攻,从“浅表融合”走向“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入、多领域合作。
营造最优环境,使新媒体矩阵茁壮成长。制定对新媒体平台的孵化政策,把精力、资金、人才和政策向新媒体发展倾斜。新媒体从业人员从改革前61人增至113人,新媒体平台从8个增至65个;着力建设市级全媒体中心。整合现有新媒体平台、品牌和人员,将各县市区品牌发展中心转为全媒体中心,推动行业工作部向行业融媒部发展,打造全媒体开放共享平台。截至今年6月,集团新媒体受众数量达3800万,日活量2100万。在新媒体矩阵中,南阳网的发展最是亮眼,仅今年前5个月,南阳网抖音矩阵利用短视频带货和直播带货实现流量变现230多万元。
提供优质产品,融入省市县全媒体一体化传播体系。媒体融合的关键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集团立足自身,发挥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于2021年4月开展“新媒体托管春天行动”。以新媒体托管为载体,提供优质新闻产品,传播主流文化价值,与市(县)38家单位签订全年新媒托管合作协议,集中展示媒体融合的活力与增势;与内乡县合作开展县长直播带货活动,吸引315万人次围观,成为与县市区合作的经典案例;与抖音平台联合开展直播带货,南阳市政府副市长阿颖在南阳网直播间为艾草代言,在淘宝、抖音、快手三个直播平台超过527万人次观看,综合成交额超过300万元 。
独木难成林,百花方为春。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扩大圈子,资源共享,才能互通有无、与时俱进。集团创新1+N合作模式,紧随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各领域融合互动新趋势,与县(市)区、高校、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扩展党媒“朋友圈”。
尝试异地联动、媒体联合实现共赢。省内联合许昌报业集团、漯河日报、平顶山日报开展联谊活动,组成“河南省小记者研学团”;省外组织小记者赴山东、浙江、安徽等地,与当地报业小记者互动交流,获得宝贵的学习借鉴机会。
与县(市)区党委、政府和融媒体中心合作。在新闻宣传、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活动策划等方面拓展功能、优化服务,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如与南召县、桐柏县、西峡县、内乡县的合作,涵盖新闻人才培养、县区专题片拍摄及新闻客户端推介等一揽子项目;“牵手日报·走进家乡景区”活动签约西峡县旅游局,为当地景区拍摄视频、开通网上直播,首期吸引千余人旅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不仅扩大了景区知名度为其带来客流,而且打响了“牵手日报”品牌。
船到中游更奋辑。从三年的改革实践中不难看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立身之基;创新理念,多元发展是活力之本;深化改革、全媒融合是动力之源。要增强大局意识、前瞻意识、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合作意识和变现意识,“坚定方向、坚定路子;依靠队伍、依靠骨干”,才能打响党媒转型的南阳日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