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代有没有“老年证”,能享受什么优待措施?让我们走进南阳博物馆寻找答案——
金羊杖首,不仅仅是地位象征
本报记者 李金玺
老年人带老年证出门,可以在很多方面享有优待措施,比如免费乘车、免票进景区等等。在古代,老年人享有优待的“凭据”是什么?7月12日,记者走进南阳市博物馆,该馆珍藏的一件汉代文物,将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尊老爱幼自古有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养老传统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尊老爱幼的典故数不胜数,人们把尊老看做是仅次于事亲孝亲的一种美德,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影响深远。汉朝继承了从周代就传承下来的敬老美德,并将尊老敬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的组成部分。
每一件文物,就像历史留下的每一个印记,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更近一些。在南阳博物馆展厅内展示有一件汉代羊形杖首,黄金质地,长4.5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羊儿静卧,昂首目视前方,背部雕刻精美,姿态稳健,沉静安详。腹下有一椭圆形銎,用以套纳手杖。
据专家介绍说,从考古出土的杖首看,在高官士绅阶层中的鸠杖在民间幻化为羊、马、等各种动物形式。象征享受优待,具有法律效力,作用类似今天的“老年证”,成为国家尊老敬老的标志。《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年八月,百姓凡年满70者,授之王杖。”
从考古出土的杖首看,在高官士绅阶层中的鸠杖在民间幻化为羊、马等各种动物形式。南阳市博物馆展厅内的这件金羊杖首是“祥瑞”的象征。“羊”在古代与“祥”相通,"祥"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寓意温和、善良、安泰、祥和。
古代老人能享受哪些待遇
那么古代老人的鸠杖有什么寓意,又能享受到哪些待遇?现场的专家给记者解了惑,杖,自古有之,雅称“扶老”,鸠者,不噎之鸟,寓意“老人不噎”,祝愿老人们都能健康长寿。
在汉代,拥有鸠首杖的老人,不仅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敬,同时还享有一系列的特权和殊荣。据《礼记·王制》记载:持有官府颁发的鸠杖,可以享受特别优待,比如出入官府衙门,不受限制;行走王土,食宿均有照应;做小本营生,一律免税务;且身份地位受国家保护,有胆敢欺凌拄鸠杖老人者,以蔑视皇帝罪论处,严重者处以死刑等等。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从这件金羊杖首就体现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国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专家告诉记者。
金羊杖首 全媒体记者 陈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