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见宝) 南阳古代的“老年证”,不仅仅是地位的象征
(云上见宝)
南阳古代的“老年证”,不仅仅是地位的象征
老年人带老年证出门,可以在很多方面享有优待措施,比如免费乘车、免票进景区等等。
在古代,老年人享有优待的“凭据”是什么?南阳市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文物,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养老传统的国家,汉朝继承了从周代就传承下来的敬老美德,并将尊老敬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的组成部分。
在南阳博物馆展厅内展示有一件汉代羊形杖首,黄金质地,长4.5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羊儿静卧,昂首目视前方,背部雕刻精美,姿态稳健,沉静安详。腹下有一椭圆形銎,用以套纳手杖。
据专家介绍,从考古出土的杖首看,在高官士绅阶层中的鸠杖在民间幻化为羊、马、等各种动物形式。象征享受优待,具有法律效力,作用类似今天的“老年证”,成为国家尊老敬老的标志。《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年八月,百姓凡年满70者,授之王杖。”
从考古出土的杖首看,在高官士绅阶层中的鸠杖在民间幻化为羊、马等各种动物形式。南阳市博物馆展厅内的这件金羊杖首是“祥瑞”的象征。“羊”在古代与“祥”相通,"祥"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寓意温和、善良、安泰、祥和。
汉代拥有鸠首杖的老人,在当时不仅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敬,同时还享有一系列的特权和殊荣。据《礼记·王制》记载:持有官府颁发的鸠杖,可以享受特别优待,比如出入官府衙门,不受限制;行走王土,食宿均有照应;做小本营生,一律免税务;且身份地位受国家保护,有胆敢欺凌拄鸠杖老人者,以蔑视皇帝罪论处,严重者处以死刑等等。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从这件金羊杖首体现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国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
全媒体记者 陈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