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起势展宏图
——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综述
本报记者 陈琰炜 赵倩
今年是我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的开局之年,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时代重任,南阳如何扛起?
放眼南都大地,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正在深入推进,以观念能力作风大转变加快发展大跨越,争第一、争唯一成为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金标准;一股兴工强市的产业力量正在加速崛起,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遍地开花,1至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画卷正在重彩绘就,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片区改造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城建项目加速推进……
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南阳全面起势!
树牢副中心城市思维
抢抓机遇激发新动能
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视察的关心厚爱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期待,南阳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站位副中心城市的高度谋发展,胸怀副中心城市的格局看问题,坚持副中心城市的标准干工作,锚定省委“十大战略”目标,紧盯市委“十大行动”任务,以党员干部的思维重塑、观念重建,带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发展大跨越。
抢抓机遇、高端借智。从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系列活动,到在北京举行院士专家恳谈会,黄奇帆、郑新立、申长雨、王光谦等院士专家围绕省域中心城市建设道真知灼见、开良方妙药,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
抢抓机遇、提升能力。“讲政策 讲机遇 讲落实 争一流”大讲堂持续举办,以讲促学、以学促干,营造了比学赶超、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抢抓机遇、对接前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苏浙皖、北京、上海、广东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明晰了路径,激发了与一流对标,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的精气神。
抢抓机遇、强化作风。深入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全市上下鲜明叫响“政治力强、观念先进、行动迅速、善作善成、勇争第一、廉政为民”二十四字准则,“工作落后无地自容、不是一流寝食难安”成为常态。
…… ……
一次次自我加压、对标对表的大学习,一场场刀刃向内、触及灵魂的大讨论,一趟趟对接前沿、开阔视野的大考察,催生出强大的发展内生动力,全市上下正奋力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担当副中心城市使命
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省委省政府对南阳发展寄予厚望,出台一系列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配套措施。面对殷殷期许,南阳必须提升站位,加快发展,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在全省前列,受到省政府的政策激励,充分彰显了副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项目为王隆起产业高地。重抓重推“三个一批”,内乡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宛城中德产业园项目、西峡龙成冶材公司新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等一大批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拔地而起、火热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入企业、下工地,听意见、解难题,以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为抓手,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目前,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54.2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100%。
招大引强打造投资洼地。聚力建设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通过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家学院、设立“企业家节”、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努力让企业在南阳发展安心、顺心、舒心、放心。同时,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抓招商,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一家一家企业拜访、一个一个项目争取,招引了中国中车、华润集团、前海方舟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知名企业入驻南阳、扎根南阳、深耕南阳。
厚植沃土构筑创新福地。不断集聚创新要素,着力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育强创新主体,新增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14家,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许为钢院士工作站、东方光微研究院挂牌成立,与人民大学合作共建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推动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中光学、中南钻石、牧原集团、卧龙防爆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了产业升级发展新引擎。以人才强市为抓手,出台“诸葛英才计划”2.0版,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创业家园,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来宛创新创业,为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随着产业加速崛起,南阳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地位日益彰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展现副中心城市形象
城市品质能级大跃升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如今,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向世人展示着副中心城市的嬗变。
要让副中心城市真正“立起来”,城市能级是必须提升的内容。为破解首位度低、辐射带动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市委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提质行动,强力推进“四改一治”,三年分类改造164个城中村,高位谋划携河发展,打造白河一河两岸生态经济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吸引力、承载力不断增强。
以“清洁城市、美化家园”专项攻坚行动为抓手,中心城区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痼疾被根除,人们真切地感受到,道路宽敞了、交通顺畅了、市容整洁了、生活更便利了。极短时间内,张衡路、孔明大道等70多条主次干道实施绿化更新提升和林荫路建设工程,街道景观焕然一新;高速南阳站、独山站两个出入市口全新打造绿化景观,大城形象扑面而来;中心城区80多个单位先后拆除围墙,与民共享绿色空间,人与城共融共生;新建扩建50余个游园公园,提升了城市颜值,更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市民归属感。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离不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力支撑。我市大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空水铁公”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南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唐河航运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郑渝高铁全线通车,中欧班列成功开通,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阳在国内大循环中的支点作用、在国际大循环中的链接作用更加凸显,交通优势正蝶变为枢纽经济优势。
精筑城、强功能、优管理、兴产业、惠民生、广聚人,一个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宜乐宜养的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东风已至,自当扬帆起航;乘势而上, 更需砥砺奋进。南阳,将不负重托,在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壮阔前行。
短评
拼出一片新天地
现代化副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阳新的定位和使命,我们必须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敢闯敢拼、善作善成,以实干实效书写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满分答卷。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要“能拼”,强化“拼命三郎”的劲头, 激发“功成有我、拼搏忘我、奉献无我”的精气神,叫响“政治力强、观念先进、行动迅速、善作善成、勇争第一、廉政为民”二十四字准则,拿出“超常规”的力度、“白加黑”的强度、“冲刺跑”的速度,坚持顶格标准,保持满格状态,操真心、负全责、尽全力、干满点、争一流,助推各项工作突破发展。要“会拼”,把准“时”与“势”,把蓝图转化为行动方案、实化为具体项目,花最大的心思抓经济发展,以最快的速度提城市能级,用最浓的情感惠民生服务,拿最硬的担当抓安全环保,坚决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好,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