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科技范”跑出农业“加速度”
本报记者张戈 通讯员袁文俊
走进7月的镇平县曲屯镇五龙庙村,热浪滚滚,机声隆隆,建设场面热火朝天,挖掘机、推土机在烟田边来回穿梭。“我们正在建设占地10亩的炕烟中心,计划建成30座电炕烟炉,往后炕烟将全部实现电气化。”村党支部书记罗红国介绍道。
近年来,镇平县将新型农业建设作为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快推动了三产融合互动发展。其中,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区,烟叶种植是该县枣园、曲屯、遮山等乡镇100余个行政村的支柱产业。该县推进建设“万亩烟叶示范区”,加快发展育苗、种植、烘烤一体化的新型烟叶基地,密集型电烤烟房也逐渐取代传统烤烟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经济作物的溢价。
着眼完善农业生产要素保障,镇平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镇平县供电公司将万亩烟田用电工程列为今年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多支施工队,经过20天的紧张奋战,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6千米、400伏线路4.2千米,新装(增容)配电变压器16台,确保了所有项目在烟叶成熟、采摘前保质保量带电投运。
“焦麦炸豆的时节,他们用电急,我们比他们更着急,只能克服高温天气,放弃节假日休息,及时完成表计安装和故障抢修。”正在遮山镇苏庄村带队巡视线路的烤烟用电服务队队长殷鹏举说。
这样的场景,在镇平县锦鲤养殖、中药材、玉雕、藤编等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经常出现。每年的六七月份,不仅是居民用电高峰,也是烟农集中烤烟的时节,容易导致用电设备过载。对此,镇平县供电部门专门成立服务队进行“地毯式”排查,同时开辟 “绿色通道”,简化业扩报装服务流程,累计开展巡检53次,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及缺陷29处,有效保障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
“机器出力人省力,烟叶等级也能大大提高, 我们村61户种植户,户均增收近万元。”在遮山镇白沟村,正在带领群众采收烟叶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常曙高兴地说。
聚焦特色产业,目前镇平县已形成了
锦鲤养殖、中药材、玉雕、藤编等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56个,建设了5.2万亩优质供港蔬菜基地,1.2万亩优质莲藕基地和31万平方米种植面积的双孢菇大棚种植基地,通过直接从事这些产业或在产业上就业,带动全县51000多脱贫户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