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 精准服务
淅川文广旅局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淅川县文广旅局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指导县文化馆创新工作方式,打破传统服务模式,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受益群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万余人次。
流动展览让作品“动起来”。该局广泛征集贴近群众生活的版画、摄影、油画等艺术作品120幅,近期先后在荆紫关镇中街村、滔河乡蔡家村、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上集镇丹阳社区、寺湾镇夏湾村和赵河村,举办了淅川版画、乡村振兴摄影作品和油画等展览19场,受益群众千余人。把“高大上”的室内展厅变为没有围墙的流动展厅,让艺术作品融入青山绿水间,走进百姓生活,实现全民共享文化成果。
云上传播让艺术“炫起来”。该局用好指尖上的新媒体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线上展览”,“线上诗会”、“线上舞台”等栏目,策划制作“非遗过大年”淅川优秀非遗项目线上展示、新春音乐厅、[文艺战“疫” “艺”起加油]抗击疫情线上文艺作品展示、[河南省第十个全民艺术普及周]淅川县文化馆线上活动、淅川县“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职工书画摄影作品线上展览、诗话端午等各类线上活动65次,线上点击率3.6万人次。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成果,近距离感受多彩绚丽的艺术魅力。
多措并举让非遗“活起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加强非遗传承,除组织非遗项目展览、培训、制作宣传微视频等工作外,6月11日在淅川县中心文化广场举办了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宣传活动,通过舞蹈、说唱、民间曲艺、现场创作、展览展示、文创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展示近年来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项目27个,现场参观群众上千人次,提高了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助推淅川县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讯员:杜娟 明丹阳 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