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特稿+短评)筑牢兴市之基 ——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作者:  陈琼

筑牢兴市之基

——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陈琼

盛夏时节,全市工业战场奋战正酣: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台台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抢时间、抓进度、忙生产,到处涌动着加速发展的热潮。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今年以来,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大干快上、奋力赶超,全力以赴冲刺“双过半”,答好“期中卷”,确保“全年红”。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5.4%,较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加

行走在南阳大地,处处跳动着上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强劲脉搏。

6月19日,方唐高速全线首片预制箱梁在3标段成功浇筑,标志着该标段正式进入桥梁上构施工阶段。

方唐高速项目作为省、市重点项目,是我省第一条由地方主导使用专项债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全长101.896公里,投资约100.09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南阳沟通“中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

走进淅川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香九厚工业园内的金阳钒冶炼厂建设工地,钢架林立,罐体高耸矗立,工人们正紧张施工。

该项目占地147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设计建设15个车间,日处理矿石500吨,年产片钒(五氧化二钒)2785吨。项目于去年8月奠基,同时启动了8个钒冶炼车间的建设。开工以来,工人们夜以继日,工程进展顺利。

我市坚定不移锁定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赛道,统筹经济运行精准调度,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驱动和生产要素保障,抓产业、强实力,打好培育企业培育的“组合拳”,牢牢抓住工业项目“牛鼻子”,推进实施了一批好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5月,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9.8%,增速快于规上工业23.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3%,快于规上工业3.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4%,快于规上工业8.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2.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如何发展,既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也取决于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力度。我市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上规模、重效益”的思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中光学集团旗下的河南镀邦光电公司,生产车间到处是紧张有序的生产画面,工人正加紧生产手机背板,为VIVO、OPPO相关系列新产品上市做准备。靠着自主研发的超硬镀膜技术,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触控显示以及特种金属加工等领域。

光电产业是南阳的优势产业之一,以“国家队”成员中光学为龙头,有200多家相关企业。为推动数字光电这样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我市前瞻布局北斗应用、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分行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出台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当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64家,南阳的人造金刚石、大型防爆电机、特种印刷版材、超硬光学功能镀膜、大中型PCB钻针、深海石油钻机等产品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数字光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油碱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一批百亿级产业园区正在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8.6%,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4.1%,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3.5%,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

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项目记载着全市工业跨越发展的轨迹,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成为南阳工业经济呈现增速加快、总量进位、结构优化、实力提升的决胜方略。

民营经济比重持续提升

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达73万余户,其中企业20.9万余家,并且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市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尽心竭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比重持续提升,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6月28日,仲景食品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由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元,占地近1平方公里。其中,西区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拟建设研发中心、电商中心、4个生产车间、仓储物流中心、员工公寓及仲景生态园,预计2025年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利3亿元-5亿元。

河南亿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工地上,到处是开足马力、只争朝夕的生产场景。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龙成冶材公司新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2条生产线已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高端保护新材料20万吨,产值10亿元……

眼下,民营经济呈现出主导产业明晰,特色支柱产业各具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拓宽等特点。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80%的GDP、70%以上的税收和90%的就业。

据统计,1-5月,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60.35亿元,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13亿元,增长24.2%,高于全省33.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74.49亿元,增长22.4%,高于全省42.3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8.9%,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90.22亿元,增长1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39.36亿元,增长12.9%。

回首上半年南阳工业经济发展之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砥砺奋进的壮阔画面:一系列重大项目施工建设,机器设备轰鸣运转,现代化生产线有序作业……一曲工业兴市的激昂旋律正在南阳大地上回响。

 

短评:工业经济向好 坚定改革信心

工业稳,经济就能稳,工业强,城市就能强。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成绩来之不易,这背后,是党委政府为企业固本培元、补齐短板;是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等不断完善,为企业降成本清除障碍;是“互联网+”的助力,将中小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优化服务助力纾困解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实践证明,保障工业经济蹄疾步稳,必须牢牢把握改革这根红线,坚定改革信心,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政策落地,深化简政放权,降低工业企业发展成本,方能为工业经济不断注入浑厚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