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 提效能 促发展》专栏 向问题叫板 让企业叫好 ——市纪委监委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综述
作者:  曾庆芳

《转作风 提效能 促发展》专栏

向问题叫板 让企业叫好

——市纪委监委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综述

 

本报记者 曾庆芳 通讯员 吴瑞

 

“真没想到,如此难办的事情竟然办成了!”日前,手捧散发着墨香的营业执照,淅川县力强水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范立卫激动地说,“这次办证经历,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力度、速度与温度!”

范立卫所说的“难办事”,倘若放在过去,确实有些棘手。“4月份,我们公司营业执照经营期限到期,根据政策要求,60余名股东统一进行实名认证方可申换新证。可股东们大都上了年纪,一部分还在外地生活,实名认证并非易事。”范立卫介绍,一筹莫展之际,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大力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以下简称“转提促”)作风建设集中整顿,实行说“不”事项提级管理制度,职能部门会审决定,由企业为不能进行实名认证的股东作出担保办理换新手续,解决营业执照换新难题。

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以“转提促”作风建设集中整顿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积极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新型政商关系,助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严字当头正风纪  精准“点穴”祛顽疾(小标)

因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导致有苦说不出、有怨不敢诉,这样的“成长烦恼”曾令不少企业咂嘴弄唇。

自“转提促”作风建设集中整顿行动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通过梳理汇总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损害营商环境典型负面行为,确定政策落实、审批服务、监管执法、腐败作风四项治理工作重点,从严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顽疾,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及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作为、靠前服务。

为助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市纪委监委启动行政审批专项监督检查,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与市场主体关联密切的23个市直单位为重点,就“四减一造两提”“三集中、三到位”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共发现问题89个。目前,已对相关单位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双反馈”,各单位共分析原因36条、提出整改措施209项,全力优化提升行政审批工作。

与此同时,列出涉及省市两级6个政策文件的25项监督事项清单,采取市县分级实施、部室委组联动监督方式,就惠企利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确保各类惠企利企政策不遗漏不断档,真正直达基层、惠及市场主体。

为第一时间知悉和回应企业诉求,市纪委监委还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督促不同部门牵头的市场主体诉求反应处理平台强化联动协作,构建高效便企的诉求解决格局,推动有效处置、快速解决企业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于海营介绍,针对涉企案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强化问题线索处置,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另一方面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精准查找、督促整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建设、权力配置、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监督标本兼治作用,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监督“探头”架一线  纾困惠企促发展(小标)

时维盛夏,高温来袭,晴热升级。位于市温凉河畔的医圣祠文化园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挥汗如雨紧张作业。

“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单位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有没有问题需要帮忙解决?”“有你们保驾护航,项目进展顺利,良好的施工环境让我们能够分秒必争赶工期,精益求精抓质量……”面对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走访,该项目负责人韩帮坤笑着说。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监督“探头”架设到项目建设一线,靶向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廉洁高效实施。

“我们探索实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联系人制度,向全市378个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派出224名联系人,同步设置作风建设监测站,‘面对面’监督,‘点对点’纾困。”市纪委常委顾理介绍,半年来,各联系人通过实地走访、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在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醒目位置设置警示举报受理公示栏,以及建立电话、微信、视频联系等方式,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生活,先后搜集各类问题124个,解决问题81个,其余正在推动解决中。

为夯实亲清政商关系根基,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打造一批清廉企业,有效运用“反对贿赂·亲清政商”教育平台,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培育清廉企业示范点,强化企业党建引领和纪检组织建设,带动企业乃至行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

目前,市纪委监委统筹力量、示范引领,选取不同规模、领域、性质的企业开展试点培育工作,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诚信建设为主线的清廉企业建设标准和实施路径。各县区纪委监委协同发力、各显其能,内乡县在企业组建临时党支部,依靠党建组织架构建立监察专员联席办公会制度;唐河县制定《清廉企业创建指导性标准》,清廉企业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让“办成事”成常态  “办不成事”成例外(小标)

“这个窗口就是专治‘疑难杂症’、专解‘急难愁盼’的。”“在这里确实能够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今时今日,但凡提及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的设立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今年初,市纪委监委率先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与市纪委监委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合署办公,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形式主义,工作不落实,政令不畅等突出问题。

各县市区纪委监委迅速跟进,在县市区实体政务大厅纷纷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暗访及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分类处置,确保快事快办、快事快查,不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让企业和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为确保监督执纪问责更加精准有效,宛城区纪委监委向“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派驻纪检监察组,每月进行问题总结汇总,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区直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源,让“办不成事”能办成;邓州市纪委监委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设立“办事不求人”办公室,切实打通监督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市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已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31件。对于发现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负面典型,加大曝光力度,依规依纪依法从严处理,倒逼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履职尽责,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办成事”成常态,“办不成事”成例外。

“向问题叫板,让企业叫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英杰表示,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倒逼作风转变,为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