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冬安 通讯员 马源阳
眼下正值钢葱育苗选种的关键时期,也到了新野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付勇一年中最幸福并焦虑的日子,在工业化育苗大棚里,他向育苗大棚负责人杨红军详细询问选种、分拣、装盘情况,在阡陌间一步步丈量移栽行距、株距。
“去年种了有30多亩钢葱,一亩地就是2万块钱。今年你还得多帮我们啊。”樊集乡的“绿领”新农人樊丛信见到王付勇,谈及以往的收益忍不住喜上眉梢。
“近几年,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先后引进了大葱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大葱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葱工厂化育苗技术、大葱机械化定植技术等新技术,总结推广了‘大葱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实现从育苗、开沟、定植、培土、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每亩节约成本500元、增加效益900元。”说起“宝贝”钢葱,王付勇一改往日的腼腆,滔滔不绝,言语间满是骄傲。
新野县大葱种植历史悠久,钢葱常年种植面积稳定约6万亩,全县多年平均亩产6000公斤,平均亩产值9600元,全县钢葱年产值5.76亿元,带动全县1.1万户种植钢葱,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种植大户年收益近百万元。在钢葱定植、收获、分拣、剥葱等用工环节,吸纳了大量低收入人群参与,真正实现一棵葱串联起富农增收和乡村振兴。
烈日当头,王付勇在村里草草吃过午饭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几十公里外王庄镇。连日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秋季作物播种造成很大的影响。时下,正是花生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前几天已经灌了一次出苗水,拖拉机还进行喷施辅助花生生长的微量元素,同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花生目前长势平稳。”王付勇介绍道。
新野县是我市四大优质花生基地之一,花生年播种面积65万亩以上,平均单产350公斤左右,总产量在22万吨以上,年产值32亿元。目前,在该县已形成了种植、剥壳、收购、仓储、物流、销售、加工全产业链格局,成为豫西南地区最大的花生贸易、加工、物流集散地,全县拥有规模以上花生加工厂5家、花生专业合作社40多家,带动农户30000多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成效显著。
这些点点滴滴的画面构成了新野县近些年来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该县依托蔬菜、肉牛、花生优势特色产业,聚焦精深加工、三产融合两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步伐,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的农户,“美”了舌尖、“富”了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