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高铁开通首日,本报记者赶赴重庆寻找山城里的“南阳故事”—— 看!巴山渝水间这群勤劳的南阳人
作者:  于欢

郑渝高铁开通首日,本报记者赶赴重庆寻找山城里的“南阳故事”——

看!巴山渝水间这群勤劳的南阳人


本报记者 于欢


 核心提示:

   巴山淯水,宛渝同心。郑渝高铁全线开通,不仅拉近了南阳与重庆的距离,也使巴渝文化与中原文化实现常态化交流成为可能。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久居他乡的游子,过得怎么样了?郑渝高铁开通之际,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6月20日,记者走进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希冀找到动人的南阳故事。一进大门,便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息。这里规范有序,处处彰显党建的引领作用。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会长王闯告诉记者,商会成立于2014年, 以乡情联谊、创业互助、聚合发展、高效服务为宗旨,助力在渝南阳人创业发展,倡树南阳人在重庆的良好形象。据了解,该商会是重庆市河南商会中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商会,且连续3年有多人荣获重庆市工商联殊荣。也正是在商会的带领下,一大批在渝的南阳人,凭借踏实肯干的秉性、坚持不懈的信念,硬是在山城的红土地上拓展出一片属于“南阳奇迹”的梦想蓝海,仅近两年,从重庆招商引资项目就有11个,投资额超过54亿……今天,本报记者带你走近这些在外创业的游子,一起来倾听他们的乡音乡愁,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





 

 

重庆美女主播孙露

想为老家文化旅游出点力”


          2009年从大学外贸英语专业毕业后,跟着商贸公司去过印度尼西亚做业务,也曾在菜市场杀过鱼、掌过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将这些事与眼前这位拥有近百万粉丝的重庆知名网红美女主播“挂钩”。

   “其实俺是邓州赵集妞子,到现在还爱吃蒸面条……”当地道的南阳腔从时尚的孙露口中传出,一番南阳人创业之路随之娓娓道来。

           80后的她自2010年从国外来到重庆发展,为了赚取第一桶金,她跟着朋友在菜市场贩卖海鲜,其手持尖刀杀鱼的样子,在当地被戏称为“人鱼西施”。凭着南阳人的吃苦耐劳,她慢慢转型做起了火锅店,忙时还亲自上阵掌勺。那段日子,创业虽艰辛,却简单快乐。

           2016年,她敏锐捕捉到自媒体的风口,便以“帅熙”的网名在微博上发布日常琐碎,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微博大V。而随着抖音等社交平台的红火,她转战主播行业,成为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带货“主播”。

   通过努力将爱好变成主业,孙露在重庆站稳了脚跟,她开始琢磨如何进行非遗等创意手工项目。“现在郑渝高铁开通了,我也和老家的朋友聊过,想为老家的非遗文化以及旅游出点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网络影响力,让更多网友了解喜欢南阳。

微信图片_20220622184125.jpg

 

学医出身的李占营

投资“高精尖”项目回报家乡


   在主营的生物医疗行业上,其公司取得了138项目专利,个人在整形康复方面取得了19项专利……

          48岁的新野人李占营,在藏龙卧虎的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中,论生意不算是最强者,但堪称“高精尖”领域人才,公司汇集一批高科技产品,员工中超过百分之八十具有丰富的医疗专业技能和多年行业背景。

   2016年来重庆发展的他如鱼得水,一来其本身是学医出身,虽然身为董事长,但他在郑州一家医学院仍身兼副教授;其次他所做的改良型呼吸机等项目属于市场紧俏的“头部”行业。

   加入商会,源自朋友的介绍。南阳人的实在本分,再加上老乡在外的惺惺相惜,令李占营在商会中找到了“家”一般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在南阳市驻重庆务工创业招商引智服务联络组的牵线下,找到了回报家乡的机会。2020年初,他在新野投资兴建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目前,项目仍在持续建设中。

   李占营温文尔雅,秉承着南阳人一贯的低调,在他心中,随着郑渝高铁的通车,他想带动身边的企业家们去南阳走一走,尽可能帮家乡多做点事情。

 微信图片_20220622184211.jpg


 

天道酬勤的赵海伟

“努力创业不给南阳人丢脸”


   赵海伟是个颇有故事的人。

            2013年,时年32岁的他被当时所服务的外地公司派到重庆担任片区经理。拓展新的商业疆土谈何容易,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喝过的酒、淋过的雨、流过的泪见证了他的一步步向上努力。

   “咱们南阳人应该都有股韧性吧,我总觉得天道酬勤,没有什么能难倒一个愿吃苦肯拼命的人!”面对记者,回忆过往经历的赵海伟一脸恬然。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那一年不甘于总是打工的他开始了创业之路。他赶上了重庆大建设的风口,其所开办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一度风生水起,蒸蒸日上。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缺口100万余元,令其陷入困境。“好在2015年我加入了重庆市河南南阳商会,多亏了这群好老乡,一夜之间帮我凑齐了钱,让我渡过了难关。”赵海伟感受着商会的温暖,也为南阳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自豪,他也在努力着,想帮助更多人,不给南阳人丢脸。

   也许正是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重庆南阳商会也吸引来了多名外地籍的企业家加入。商会所在地的重庆九龙坡区也成为众多南阳老乡最暖的“娘家”圣地。

微信图片_20220622185545.jpg


 

为梦想拼搏的王梁

想为家乡建设出力


   作为年轻一代的南阳籍来渝人员,35岁的镇平人王梁颇有代表性。

   自从2005年跟随父母来重庆发展,他便开始了新重庆人的生活。2009年从当地一所大学毕业后,初入茅庐的他决心像父母一样扎根于此,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他做过销售、跑过业务,年轻人总是充满着激情和干劲,他在巴山渝水间挥洒着汗水朝着梦想努力拼搏。

          2015年,他经过正规面试进入一家薪资有保障的公司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感到枯燥无味。三年后,他毅然选择辞职再创业。这一次再战商海,小伙子更显老练。短短几年,他与家人所成立的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为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招聘的员工以南阳籍和河南籍为主,我感觉咱们老家的人肯吃苦,能力好强!”如今的他,在回家探望亲朋友好友的同时,也想计划为老家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微信图片_20220622184343.jpg


微信图片_202206222216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