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对话文物)三千年前,他们这样纪念父亲
作者:  王延娟

三千年前,他们这样纪念父亲

本报记者 王延娟 /图

 

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父爱如海,深沉而宽广。父爱虽平淡,却无处不蕴含在平静的生活中,于无声中感动你我。

 

父亲节即将到来,昨日,记者走进南阳市博物馆,用文物打开尘封的岁月,看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是如何表达对父亲的

 

祭奠父亲

特制铜爵表孝心

 

扫码、安检后,拾阶而上,在市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夏人之墟·商周南土”陈列部分记者看到,一个铜爵正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游客观赏,它就是市博物馆珍藏的商父辛铜爵

 

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远介绍,商父辛铜爵1959年3月南阳市十里庙砖瓦厂出土的,长18厘米,通高20厘米。爵造型规整、舒展空灵、厚重大方,纹饰精美,呈灰绿色,并具有金属光泽,尤其是云雷兽面纹,有着原始图腾的奇异之美,给人以高雅、华贵、稳重之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铜爵基本形制为深圆腹,口沿向两侧伸出,凹槽状的是饮酒的“流”,尖首状的是配重的“尾”。腹侧安装有鋬,方便把握和举持。口上有两个像蘑菇或是伞形状的柱,腹下有三个锥状长足。铭文一般在鋬内。

 

博物馆珍藏的腹部云雷兽面纹以鋬为鼻,鋬内腹壁铭文为“父辛”,表明爵的主人是为祭祀父亲“辛”而制此爵。

 

在商周时期,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用爵,相信此爵的主人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错,才会用如此珍贵的器物进行祭奠李远说,这件父辛铜爵可谓古代酒具珍品,它身上布满的斑斑绿锈,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它那摄人心魄的神韵,弥漫着那个远逝王朝的气场。目前南阳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带有铭文的只有十件,父辛爵是其中之一,这对于我们研究南阳在商代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也为研究南阳十里庙商代遗址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加官进爵

源自古代青铜酒器

 

在古代,不论是皇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升官封爵一直是他们的梦想,激励着他们前赴后继。就连他们的名字中,也有不少叫“锡爵”的,意思是“赐予爵位”,如《诗·邶风·简兮》所言:“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不过,“加官晋爵”一词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副研究馆员李远借商父辛铜爵为记者讲解了一番

 

他告诉记者,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居当时酒器之首,流行于商周时期,相当于今天的高脚酒杯,并具有“明贵贱,别尊卑”的作用但凡宫廷贵族结盟、出师、凯旋、庆典、祭祀等重要场合,都会有爵的身影,它作为专用饮酒器具,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使用

 

洛阳二里头遗址墓葬中凡随葬容器者必有爵,凡两件或更多的铜容器,其中必有爵,并有爵的组合。

 

当代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曾言:“商礼以酒器觚、爵的数目区分贵族身份。”两周时期已有五等爵禄制,即《礼记·王制》中的“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其中的爵,就是“爵位”的简称。

 

另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的天子在分封诸侯时,不仅要用爵饮酒,而且要将爵赐给受封者,因此,爵成为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等级的“代码”,这就是成语“加官晋爵”的由来。用现在“公务员职级并行”概念理解,“加官”就是担任实职的职务,而“晋爵”则是你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级别。

 

深入人心

代表中国酒文化

 

“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美酒与美器,相得益彰,增加饮酒之乐。

 

精美的铜爵不仅为今天的人们再现当时贵族奢华的生活场景,也为研究当时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实物,为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李远告诉记者,夏商周时期酒礼最受重视,因此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丽点。特别是在商代时期,酒器发展较快,品类迅速增多,主要以陶器和青铜器为主,另有少量的漆器和象牙制成的酒器。

 

多年来的考古事实证明,铜爵是商代和西周青铜礼器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酒礼器,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标志性青铜器之一,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青铜爵造型独特奇巧,是中国所独有,没有任何一种酒器,能像青铜爵那样深入人心,它俨然成为中国所有古酒具中的形象大使。

 

早期的青铜爵,器型大气优美,端庄典雅,铜绿盎然,更显历史韵味,属铜器中的极品。它们使得尘封已久的历史,变得生动清晰起来,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并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代代相传。”李远说。

 微信图片_20220616164925.jpg微信图片_20220616164925.jpg商父辛铜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