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健康讲座、免费体验全额返还,不法分子依靠老伎俩骗了老人们38万元。本报记者抽丝剥茧理清案件背后的故事——
135名老人,是这样被忽悠的
本报记者 于欢
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不要总是因为忙而忽略了回家陪年迈的父母聊聊天。
否则不法分子就会靠华丽的包装趁虚而入,打着所谓“专家”的旗号,利用您所不能带给老人们的亲情慰藉而行诈骗之事。
这不,涉及新野县等地共计135名老人、在骗子团伙一番“免费体验全额返现”忽悠下被骗38万余元的事,足以再次为您敲响警钟。
今天,请跟随记者的笔触,抽丝剥茧新野县法院审判的这起“防癌蜂胶”保健品诈骗老人案件,愿类似的悲剧少一点,老人能乐享晚年。
清晨5时
高档酒店里办起健康讲座
“叔叔阿姨们好,我是咱科学院宣传科长的小张”“大家好,我是刘教授,是负责给大家讲解咱们保健品的成分和功效的”……
2020年11月的一天早晨5时,在新野县一高档酒店会议室里,一场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慈善公益健康讲座正在如期举行,台下数十名领了免费鸡蛋的老人们正听得津津有味。“来都来了,鸡蛋也免费领了,时间还早着呢,又没啥事可做,干脆就多听一会儿得了,”相信,很多老人都是本着这种想法留下来听讲座的。
当天主要是在讲可以防癌的“天然蜂胶”,主讲人自称“某教授”。一番“合适、得当、暖心”的关爱老人演讲完毕,戳中了众老人晚年生活中困惑与寂寞软肋,现场不时响起掌声。
“咱们辛苦一辈子了,上岁数了,不能自己亏了自己啊!”在主持人的嘘长问短下,“教授”趁热打铁:“咱们正好有这样一种特供的天然蜂胶,可以预防癌症等多种疾病。叔叔阿姨们,这含有的成分完全无副作用……”
这是一伙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有人是诈骗活动总指挥、有人扮演教授慈善家角色,有人扮演集团高层、有人负责采购以及发放礼品、有人是收钱的出纳、有人则扮起现场工作人员以及导游。
机关算尽
百余名老人被骗
此时此刻,这些全靠演技和忽悠的犯罪分子,已经基本上取得现场老人的信任,“好戏”即将上演。
“叔叔阿姨们,在我们举行活动过程中,为感谢大家这么早就来支持我们的工作,活动组委会决定回馈长辈,大家缴纳诚意金就可以免费体验理疗、免费抽奖、免费试吃蜂胶、免费参观公司,然后全额退回。”“教授”在台上用尽夸张兴奋的语气蛊惑着与会老人们。
当然,也有老人们不会轻易就范。
这时,主持人便站出来表示“也可以缴纳数额较小的诚意金,在获得相应免费产品的同时,还将全额返还钱。”
看着身边的人花了很少的钱,不断领回看起来很好的物品,且钱又全额返还的镜头,在这种氛围下,谁人能忍住不动心!于是,老人们纷纷参与缴纳诚意金。
利用老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使老人积极参与,最终使老人们相信每一次交纳的诚意金不仅有礼品拿,钱还能退还,使老人最终彻彻底底“坚信”。
在连续近9天的精心筹划下,犯罪分子计划“收网”。在最后一天清晨的会议上,当老人们缴纳完2000元诚意金后,犯罪分子并未像往常一样全额返还,而是以种种理由让老人们先行离开。随后,这群人迅速驾车逃之夭夭。而据统计,近百余名老人被骗了近30万元。随后,该团伙还以同样手段在郑州、三门峡等地行骗。
法槌敲响
诈骗团伙锒铛入狱
新野县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该团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且多次对老年人实施诈骗,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遂依法对团伙成员作出判刑四年、二年至六个月不同刑罚,并各处罚金。
主审法官掩卷沉思,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以老年人为诈骗对象、以“免费”为诱饵、诈骗实施步骤明确的案例。
该诈骗团伙确定7-10天的诈骗周期,前期租用当地较高档次的酒店,使用专业设备,并在当地发放宣传单,确定早晨4点左右的时间可以免费领取鸡蛋,能到场的多数为老年人。他们以“慈善家”自居,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再通过免费体验理疗、免费抽奖、免费试吃蜂胶、免费参观公司的形式让老年人放松警惕,赠送贵重礼品和红包,不满意可以退款退货。在大量老年人缴纳“诚意金”领取蜂胶后,该团伙收到钱款后潜逃。
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了解到,很多老人在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仍不敢相信是真的,“有老人还说,他们看上去都是一群很热情的人啊,怎么会是骗子啊,听到诸如此类的话,很为善良的老人们难过,也呼吁大家平常多回家陪老人说说话。”办案法官如是说。
多方热议
常回家看看
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局长刘钺表示,子女在防治诈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子女多与老人相处,能够转移老人注意力,减少他们与诈骗行为接触的几率。有调查显示,如果“投资理财、低价旅游、股东字画”等骗术从子女口中经常提醒,让老人了解诈骗的各种惯用伎俩,有助于减少同类案件的发生。
针对此案,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信英博士告诉记者,养老诈骗的逻辑并不复杂。老人为何被骗呢?一方面,是因为老人防骗意识不强,对于诈骗了解不多,骗子为了达到目的,打着关爱老年人的幌子,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再施以小恩小惠,老人容易被蒙蔽和误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子女不在跟前,老人与子女缺乏沟通和交流,子女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想法,导致了诈骗情形的出现。老人被骗,子女难则其咎。从这个方面而言,亲情是预防诈骗的“预防针”,更是修复被骗后失落心灵的“创可贴”。只要情感慰藉到位,只要能够用心善待老人,诈骗行为就会无处遁形,老人也可以惬意安享晚年。
这些温馨提醒
请转告咱爸妈
提供“养老服务” 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等项目为名,以预售床位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投资“养老项目” 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订服务等说辞诱骗老人投资养老项目,有很高的卷款跑路风险;
宣称“以房养老” 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借国家政策旗号行非法集资之实;
开展“养老帮扶” 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装儿子、扮孙子,获得老人信任对其实施诈骗;
代办“养老保险” 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代办“养老保险”或者代办“提前退休”,收取老年人“材料费”“保险金”等。(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