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遗产 领略非遗之美
作者:  王延娟

传承文化遗产 领略非遗之美

本报记者 王延娟 张玲 /

 

 

活灵活现的舞狮表演、行云流水的武术、庄重典雅的汉服展演、独具特色的大调曲子、三弦书…… 6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当天,我市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

 

 

在市文化馆内,“南阳非遗——马秀华艺术摄影作品展”开展,80幅具有冲击力的摄影佳作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生动记录了非遗传承人创作、表演的精彩瞬间,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驻足赏析。

 

而这些摄影作品,都是从我市摄影艺术家马秀华拍摄的万余幅南阳非遗作品中精选出的。内容涵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舞蹈、民俗、手工技艺等方面。作品运用摄影艺术,全面展示了我市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现状,以不同的视角生动记录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传习活动、制作过程等,让观众一饱眼福,从中了解到我市民间文化的历史概貌、淳朴的地方民风民俗、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次影展是摄影艺术与反映真实生活有机结合的有益探索,大画幅呈现,精良制作,布展严谨,每幅作品都具备了摄影作品纸质呈现的特质,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看完很受启发。”摄影爱好者马女士告诉记者。

 

除了影展,烙画、泥塑、传统风筝制作、拓片等我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在市文化馆精彩亮相,市民们现场体验制作过程,增进了对非遗文化的了解,拓宽了视野,纷纷表示活动非常有意义。

 

“专家看看我这件瓷器是哪个朝代?”“看看我这件玉器有没有收藏价值?”“我的这件是祖传的,先帮我看看?” 在活动的主会场卧龙岗,南阳市博物馆和南阳武侯祠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举行免费鉴宝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物鉴赏能力。

 

鉴宝活动刚开始,很多市民就拿着自己收藏的宝物来到免费鉴宝台,依次排队询问专家。专家们拿着市民们带来的“宝贝”仔细观察后,结合器物本身,综合鉴定,给出中肯意见。

 

“我的这个花瓶是奶奶送给我的,当时她提过说是个古董,但具体哪朝哪代她也说不清楚,趁着这次有专家免费鉴宝,专门带来让专家帮忙‘掌眼’。”市民刘先生说,专家看后说他这个花瓶是清朝的,很有收藏价值,听完特别开心。

 

本次活动共为市民免费鉴定文物三十余件(套),以陶器、瓷器、玉器等为主。

 

“通过这次活动看得出大家对文物收藏的热情,未来希望大家更加专注文物的收藏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好传承好宝贵的文化遗产。”市博物馆专家尹俊敏说。

微信图片_20220604003805.jpg

瞧,这照片拍得多好

微信图片_20220604003812.jpg

精彩表演

微信图片_20220604003816.jpg

学学风筝咋做的

微信图片_20220604003819.jpg

看看这个碗是不是古董

微信图片_20220604003823.jpg

泥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