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药香润端午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一缕药香润端午
作者:  马春歌

一缕药香润端午

马春歌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又到一年端午时。

  时令进入五月,艳阳高照,气温上升,雨水充沛,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野草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都丰盈了。乡间田埂上、水溪旁、农家房前屋后,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或立或爬的中草药,身披一缕药香,走进了亘古不变、粽香浓浓的五月端午。家乡有句民谚说得好,“中药不过樟树不灵,草药不到端午不行”。人们踏着“逢青便是药”的民谚徜徉在乡间阡陌,不时看到村民采集百草为药的忙碌身影。

  据《大戴礼记》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古人在端午日浴兰汤,由此可见,这些流传千年的端午习俗与家乡传承下来的中医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儿时,每年端午节,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父亲便喊上正在酣睡的我们,迎着初夏的微风去小河边洗脸。民俗里,端午节的早上,要趁太阳没出来到河边洗脸,这样一年到头不害红眼。然后到山野阡陌间采集车前草、小灯草、金银花、蛤蟆草、鱼腥草、夏枯草等中草药。采草药要在曙光乍现、晨露尤在时疗效最好。放眼望去,艾草已经拔节长高,亮晶晶的露珠从艾叶上滚落下来,深绿色的草叶闪闪发光。生长在水溪旁的菖蒲,带着孤清的气息,袅袅娜娜,让人仿佛看到一幅水波澹澹、草色青青的乡间图画。千里光苍翠挺拔,就像将军手里的佩剑一般,刀已出鞘,寒光闪闪。黄灿灿的金银花舒展着青藤翠蔓在晨风中摇曳,散发着馥郁的清香,成为村庄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小心翼翼地采着草药,不到半个时辰,就采满一背篼。

  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内服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等功效,外用可用于针灸,煮水沐浴,可驱散寒气、治疗皮肤病等。千里光素有“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年不长疮”的说法。年幼时经常皮肤起疙瘩瘙痒难受,母亲用千里光、艾草熬一大盆水让我们轮流泡澡,坐在漂浮着草叶的木盆中,呼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享受着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飘飘欲仙。在草药水的沐浴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顿觉神清气爽。菖蒲,曾经被先民奉为神草,内服有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的作用,还可治癫狂、惊痛、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等,外敷可以治疗痈疽疥癣。金银花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车前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红红的血参可治冠心病,白白的木通可顺气,翠绿的小柴胡可清热治感冒……在大山里,每一个农家孩子都能认出十多种草药。采药回来,父亲就将草药绑好挂在墙上备用,次年端午再换上新的,那些中草药在“润物细无声”中,将一身阳气,绵绵不绝地渗入到我们的肌体中,润泽每寸肌肤,安抚五脏六腑,为我们提供着绵长的抚慰与滋养……

  端午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艾草插在门楣边,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深深地吸上一口,顿感心旷神怡,流年中一直飘浮着一份乡野浓情。我的故乡老界岭下的那一方山水人文底蕴深厚,中医药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曾流传着“一味药方,气死名医”等说法,众多有价值的中医偏方,能煮出一壶独一无二的端午茶来。千百年风物流传,也是自古的祈福,这些偏方传承着驱病辟邪的智慧,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儿时,奶奶选用五颜六色的花色碎布,缝制各种小巧玲珑的香囊给我们佩戴,香囊里放入了高本、朱砂、细辛、丁香、白芷等草药,这些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菌、驱虫功效,能辟邪驱瘟。淡淡的香草味里蕴含着爱和温情,寄以最美好的祝福,萦绕心间久久不绝。

  如果艾草、菖蒲、香囊是端午祈福的物件,那么,雄黄则是端午的保护神。在酒水里加入少量的雄黄,这种酒就叫雄黄酒。人们不仅饮用雄黄酒,还把雄黄酒泼洒在屋角墙根,能驱“五毒”,其中就包括了防止蛇虫入屋,伤害家人。奶奶把雄黄酒涂抹在我们的额头、耳郭、鼻孔、指间、足心、腋下,为的是辟邪驱虫、平安纳福。家人们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细心地呵护着我们的健康。至今,每逢端午节回娘家探亲,仍按照家乡的风俗吃粽子、喝雄黄酒,吃红鸡蛋、独蒜、荡秋千……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端午情怀。

  一个节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在漫长的岁月里,爱国情怀是中华儿女传承端午文化的最好形式,这天,我们总能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其实2000多年前的屈原,也是一味用心良苦的“药”,楚怀王不予采纳,不久,一个王朝也随之灰飞烟灭。忧国忧民的三闾大夫不忍心看到百姓遭到生灵涂炭,悲愤地跳进了波涛汹涌的汨罗江。穿越时光,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留下了“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诗篇,让端午节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精神,也彰显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因此,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民俗节日,更是一个防疫祛病、祈求长寿的卫生节,氤氲着浓浓的药香。

  品味端午,点燃文化遗产的现代光亮,今天我们在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芬芳,重拾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同时,在新冠疫情泛滥的当下,做好卫生防疫已成为华夏儿女的使命和责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