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专栏】我市新增两家国家级双创载体
我市新增两家国家级双创载体
本报讯(记者 王鸿洋)5月31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两家省级双创载体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载体,它们分别是中关村e谷(南阳)软件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南阳创业大街国家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我市国家级双创载体达到7家、省级15家,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此次获批的两家国家级双创载体,均为我市与北京对口协作的重要合作建设项目。中关村e谷(南阳)软件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注于软件、数字光电等领域的企业项目孵化,引入中关村e谷“624”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孵化 + 投资 + 技术转移”多种服务,具备全产业链孵化能力,该孵化器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85家,现阶段在孵企业52家,毕业企业21家。南阳创业大街国家众创空间作为国内首个建设于地级市以街区形态为载体的创新创业聚集区,已累计孵化企业371家,其中在孵企业(团队)59家,毕业企业312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
采访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培育创新发展的新资源、新动能为目标,着力引导双创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升级,支持载体聚焦实体经济领域,以产业链聚集创新链、打造价值链;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孵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引导在孵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建设“投资+孵化”的专业资本集聚型载体,推动一批专业投资管理团队直接参与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设运营,不断提升入驻企业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