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5000余亩杂交小麦丰收在望
邓州市5000余亩杂交小麦丰收在望
本报讯(记者王鸿洋 通讯员王崇顺)5月31日,记者在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看到,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即将成熟的杂交小麦在微风吹拂下荡起层层麦浪。田间,多名工人正用剪刀小心地采撷麦穗。
据基地技术负责人高建刚介绍,目前,邓州市共种植杂交小麦5000余亩,其中该基地种植310亩。杂交小麦成熟稍晚于本地小麦品种,预计6月初进入大规模机收期,当前正在进行田间调查、数据收集和种质资源收获。根据预测,今年大田制种产量将高于去年。
近年来,邓州市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级杂交小麦“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已繁育出京麦179、京麦183、京麦22等杂交小麦换代新品种,亩制种产量达到300公斤左右,在北部冬麦区亩产已突破1400斤。
“2018年以来,邓州市杂交小麦连续四年大田制种亩产突破300公斤,2020年腰店基地的京麦22制种产量更是突破了每亩350公斤。”高建刚介绍,邓州市的杂交小麦种子已连续四年销往京、津、冀、新、晋和环渤海等适宜麦区,同时远销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我们将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粮食安全尤其是种子安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进一步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