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五化”并驱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特约记者 石雪帆 杨振辉
投资12亿元的金阳储能电池装备制造即将试投产、投资10亿元的中意车辆底盘悬架研发项目紧张施工……5月29日,淅川县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钢架林立,机械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一大批重点项目在淅川落地生根,快速投产运行,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通过持续推动市场主体满意化、政务服务高效化、市场环境活泼化、法治环境公平化、信用环境实用化,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强磁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推动市场主体满意化。转变服务方式,定期开展企业家“畅聊会”,倾听企业需求,建立问题收集、当场交办、限期解决机制,助推企业服务由“政府供给侧”转向“企业需求侧”;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选派企业包联干部,主动收集解决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转变监管方式,择优选聘40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监督。转变评价方式,开展营商环境重点科室“群众评”活动,对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单位、重点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评价,倒逼干部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有效解决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梗阻”问题。
促进政务服务高效化。建设8600平方米的县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入驻39个单位,实现基本事项一厅通办。对39个县直政务服务单位的相关事项进行网上挂载,梳理发布“一网通办”事项1819项(覆盖率为100%)、“零跑腿”事项数1814项、“掌上办”事项1819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873项、实现网上支付的事项数150项,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创新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受理“办不成事”项目,发挥“兜底”功能,做到有诉即应、接诉即办。
助推市场环境活泼化。制订《淅川县营商环境评价“开办企业”指标争先进位方案》,将开办企业总时间压缩至3小时,缩减办事周期;通过政策鼓励和实际支持,全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热情,助推高精尖产业发展。全县17个乡镇(街道)均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498个村均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下放2618个乡镇级事项和16434个村级事项,为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生活生产提供便利。深入推进部门联合抽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干扰。
推进法治环境公平化。成立公职人员法律服务团、法律援助团、普法宣讲团、“万人助万企”工作专班等四个专项团队,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组织503个,人民调解队伍1188人,最大程度实现诉讼案件分流,减少涉企矛盾冲突。2021年,淅川县法院执结涉企案件369件,执行到位金额9200多万元,涉企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为33.72%,涉营商环境案件立案、审判、执行总耗时较2020年缩短28天。
力促信用环境实用化。建立公职人员诚信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公务员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发布信用承诺事项清单,在40多个行业领域实行信用分级监管,加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信易贷”“信用+电子保函”“信易游”等“信易+”场景率先落地,其中“信用+电子保函”以承诺代审批,实现不见面快速审批,为参标竞标赢取时间。
优质的营商环境,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该县累计纳入“签约一批”项目66个,总投资达560.9亿元;“开工一批”项目28个,总投资15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3亿元;累计纳入“投产一批”项目32个,总投资103.7亿元。今年以来,该县“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