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综述)汇聚科技创新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  余耀耀

汇聚科技创新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展现时代新作为
    基层科协组织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荟萃云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科普活动有声有色,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过去一年,市科协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和彰显科协组织功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新征程中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凝心聚力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只有坚定政治定力,才能始终保持科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市科协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党组领学、座谈研讨、媒体宣传、印发学习通知等方式,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党恩、颂党情、听党话、跟党走。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苦难辉煌百年梦想——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院士专家报告会、庆祝建党百年“科学家精神”报告会、“百年风华青春向党”青年演讲比赛、“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红歌演唱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智慧助老健康服务”公益讲座等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感悟思想伟力,牢记奋进使命。

创新机制 优化人才服务水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市科协深耕人才之“田”,出实招、下苦功、见真效,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服务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技、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优势,常态化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大力宣传77名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看望慰问我市5名科技工作者代表。
    积极落实诸葛英才计划,加强学会服务站建设工作,通过学会服务站柔性引进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4个优秀学会服务站,获得市财政专项资助资金共20万元。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育举荐工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高校、学会等科技人才争创省级以上荣誉。推荐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基地”入选首批河南科技智库研究创建基地,推荐各行各业科技人才申报“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青年科技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省级以上荣誉100多人(项)。

    汇聚资源 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市科协切实担负起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的政治责任,积极整合智力资源,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示精神,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了仲景经方公益论坛,邀请中医界专家,分享经方应用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搭建中医学术交流平台,近500名中医爱好者受益。全市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50余场次,参会人员近万人次。
    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重点,以“一企一协同创新”项目为抓手,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现场解决企业问题,当好“金牌店小二”。指导南阳市汽车工程学会等组建专家志愿服务团,先后到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社旗县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咨询服务,为南阳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组织30多家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参加了中科协园区科协培训、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第七届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大会、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等大型科技活动,现场聆听专家教授最前沿科技知识解读,感受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市科协把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壮大企业科协队伍,2021年,全市共新建企业(园区)科协50个,扩大了科协基层组织覆盖面,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宣传普及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创新,普及为要。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高素质的创新大军。市科协以丰富多彩的科普基地和科普活动为载体,让科普走到居民家门口、走进百姓生活,全面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厚植创新型城市的社会基础。
    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在2021年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中,南阳市参赛人数达58.7万人,参赛人次为1506.6万人次,参赛人数、人次均列省辖市第一。在2021年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中居全国市级排名第十五,在河南各省辖市中排名第一。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组织全市农林水医等各行各业科技志愿工作者进行集体注册,目前新增集体注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248个,新增集体注册科技志愿者20248人;注册科普中国科普员224425人,传播分享各类科普文章855万余次,排名全省第一位。我市3名科技志愿工作者被省科协聘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
    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申请省级财政支持,指导建设2个国家级农村中学科技馆、2个省级农村中学科技馆、1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普园,2个省级科技小院和4个省级科普社区建设;推荐9个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28个南阳市科普教育基地,引导推动科普资源和创新要素下沉基层和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服务乡村振兴。
    常态化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以“全国科普日”活动为引领,结合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日、防范邪教宣传月等主题活动,联合市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开展科普“三下乡”、科普摄影大赛、防疫科普知识宣传、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等科普宣传活动,全年共开展科普活动537场次,辐射公众80余万人次,进一步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在淅川、南召、镇平、桐柏、内乡五个县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累计参观人数22万余人。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141次,行驶总里程1.6万公里,14.8万人次受益。组织“科普”进校园(社区)、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81场次,受益人数5400余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绘就新蓝图,奋进正当时。展望未来,全市科协组织将继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靶心,汇聚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力量,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