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6)
专心觅得教书捷径 爱心催化育人创新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阳市第一中学校教师郭丽
全媒体记者李佩佩 谢康
早上5:30,闹钟将疲惫的身体从睡梦中叫醒,简单快速洗漱后,南阳市第一中学校教师郭丽疾步走向所教的高三实验班,一天繁忙的工作拉开序幕。踏着晨曦而来,披着月光而去,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从大学毕业至今,郭丽登上三尺讲台已经整整19年。19年来,是她黄昏尽头伏案而作的身影,是一届届学子记忆长河里的一帧,也是她教育人生蹉跎行旅的见证。
一片赤诚育人才
6:10,高三实验班的教室里已是书声琅琅。郭丽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她的“孩子们”。“高三,是学生们学习生涯中最艰苦的一年,作为班主任,我愿意一直陪伴着他们,给他们带去力量。”在她的心里,每一位高三学生都像向日葵一样,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才能向阳而生。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根据学校教学安排,郭丽近几年教毕业班的次数最多。每接手一个新班,她总会在开学前两天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长相,逐个谈心、家访,了解学生脾气性格、生活环境。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郭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知识上引导学生,在心灵上关爱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召着自己的学生。她认得每一个学生的字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出他们的情绪波动,从而及时和学生交心畅谈。学校运动会上,她给鞋子坏了的女生买来了新鞋;学生生病了,她连夜送去医院;学生考试后情绪低落,她陪着一起去小花园谈心;学校、班级开展活动,她全程参加,做学生的支持者和后援团……
她谨遵师德,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她把学生都当成自己孩子去关爱,不仅在学业上孜孜不倦地指导,更在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给予学生最大帮助。学生们学习上、生活中、情感方面有任何困难,都愿意找郭丽倾诉。
时光荏苒,风华不在,粉笔染白了青丝,但是郭丽在学生中的烙印却在口碑相传。
潜心钻研做“园丁”
作为化学课的专业老师,郭丽把上好每堂课作为永恒的追求。
多年的授课经验,即使不用带课本她也能耳熟能详,即使如此,她仍然坚持每次课都针对学生们重新备课、准备习题。认真书写教案,并把重要内容和实例用不同颜色标注,用小纸条扩充新内容。
分类整理的化学教案,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为学校高三化学的三轮复习做出了指导性贡献。她非常注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加之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与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有机结合,总能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和思索,让学生们每节课学得轻松又高效。
“为人师表满杏坛,甘为人梯传风范。”她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特色:在创设情境中产生质疑——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在合作交流中逐步感悟——在实践应用中拓展提升。2013年,她执教的《原电池工作原理》获南阳市一等奖,2015年她执教的《分散系及其分类》获南阳市一等奖,并选送参加河南省实验观摩课。2017年她执教的《认识有机化合物》获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二等奖。2018年,她执教的《分散系及其分类》获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
耕耘希望为人梯
勤奋敬业是初心,创新钻研是本色。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新教材,在教学研究上,郭丽为了把新教材的抽象内容动起来,她自己买一些网上的动画,买不来的就一张一张地慢慢扣,没有大学教材的电子版,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打。为了使空间结构更清晰,郭丽寻找不同的材料当模型,磁力棒、巴克球、乒乓球……她像宝贝一样堆满了办公桌。在别人散步的间隙,在晚上万家灯火的时刻,郭丽还在忙着她的那些“宝贝”,直到她大功告成为止。一个假期,郭丽的眼镜度数又上涨了150°,人也显得更清瘦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5年9月,市第一中学校启动“师带徒”工程,郭丽被指定为多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她耐心指点执教不同级别优质课、公开课的教师。暑假时,她和化学组的老师们研究高考题,为新一年的教学明确方向。新的考纲一出来,她连夜整理打印分给同事。在她的带领下,化学组绩效突出,氛围和谐,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
晚上10:20,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郭丽回到家中。她一说到自己的学生,眼角总带着笑意:“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让我每天的生活充满希望,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我爱老师这个职业,也必将终身以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