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纾困惠企促发展 精准服务助腾飞
本报讯(特约记者胡少佳 通讯员吴晓东)今年以来,镇平县立足县域实际,把“三改一平台”(即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和科创平台)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具体抓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把干部与企业创新发展绑在一起,把部门绩效评价与企业享受政策捆在一起,用企业创新发展来检验工作成效,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
着重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推动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南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持续开展以国家绿色工厂建设为核心的绿色转型,企业在环保政策日益收紧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南阳星港涂料有限公司借助张铁钢院士工作站开发绿色水性环保涂料,填补了行业空白。
着重企业降本增效。在市县包联干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利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建设智能化大输液车间,实现吹塑、灌装、包装、仓储、物流全流程智能化,产能实现倍增,节约人工成本90%以上,降本增效成果十分显著。
着重培育“专精特新”。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万人助万企”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三改一平台”建设,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2022年度,镇平县列入省级“专精特新”后备库企业25家。河南利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持续改造升级,2022年计划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该县把规上工业企业“三改一平台”项目全覆盖作为“万人助万企”活动的一项主要目标,目前全县规上企业计划实施“三改一平台”项目236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科技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等主要经济部门、重点企业组建政策研究室,深入学习研究把握党和国家政策“风向标”,树立“产业链”意识,找准突破发展的“关键环”,深度谋划实施“三改一平台”项目,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按照前瞻30年、编细15年、做实近5年的要求,制订全县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建立“干部+专业机构”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谋划“十四五”期间“三改一平台”项目683个。
坚持把落地作为第一标准,通过干部牵线搭桥、政府引资铺路,支持企业“三改一平台”项目落地建设。河南利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北京国资委下属投资中心及县国有投资平台——镇平县聚鑫投资公司入股注资5000万元,参与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和柴胡喷鼻剂新药开发。镇平想念食品有限公司与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院士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由县聚鑫投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持续推动小麦“繁育推”全产链发展。目前,全县落地“三改一平台”项目52个,总投资38.1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
该县建立了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包联干部为责任主体,以部门为政策服务主体的“三体”责任落实机制,任务分解到各个包联干部和服企部门,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包联人、政策落实人,夯实责任,推动项目快推进快建设快达效。
在镇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三改一平台”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4431户,总数达到78126户;新增规上企业8家,总数达到129家;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8.6%。南阳市2022年度首个院士工作站——许为钢院士工作站落户想念食品,投资6000万元的利欣制药智能化大输液生产线建成投产,投资1.5亿元的中联水泥绿色环保水泥磨生产线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三大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