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躺平” 担当作为系列评论 |
让“混日子”者没有市场
南阳日报评论员
“混日子”是“躺平式干部”的典型特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庸碌无为,严重阻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混日子”干部平常不言不语,有事一问三不知,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更有甚者,守着条条框框办事,作风拖沓、不重时效,把“遇到问题按兵不动、能拖一阵是一阵”奉为哲理,对限时办结的工作不按时限办理,对重大事项推动、落实不力。他们敷衍塞责、无所用心,抱有“我不贪不占,不吃拿卡要,你能怎么着”等心理,但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这些干部没有把心思放在谋工作、图进取上,而是混日子、熬资历,当“撞钟和尚”。若任此风气滋长,势必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混日子”干部啥也不干的姿态,严重影响了政策的贯彻执行与绩效达成,成为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绊脚石”。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对于不珍惜岗位、不愿作为的干部,绝不能听之任之,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准确界定职责范围,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问责的坚决问责。惩治“躺平式”干部,一定要当头棒喝,敢于动真格,严肃执纪问责,充分发挥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考核评价鞭策作用,用铁的纪律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干部没市场;同时,要强化日常监督,咬住“常”“长”二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以此锻造“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干部。
庸人得过且过混日子,志士奋发图强创新业。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实干才能成就伟业。惩治“躺平式干部”只是手段,让干部干起来、动起来才是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坚决不能有“混日子”的“躺平”思想,要葆有干字当头的冲劲闯劲,激发热血沸腾的激情,在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建功立业。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