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兴跟随南阳岩石文化发掘人之一蓝成云,到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实地考察测量。我们一行四人驱车经石桥到皇路店,最终,从省道333下道,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经九曲十八弯到达目的地。
这里位于浅山区,周围都是丘陵连绵,石柱寺山在周围独显高大,远处的伏牛山巍峨挺拔。据当地居民讲,这里曾是土匪盘踞点,在民国混乱时期,各地民不聊生,各处土匪把持地盘占山为王。有人在山上还挖出一方铁印,可见,这里曾经聚集众人形成势力影响周边,这也只是近代留下来的故事。而此处真正的价值在于一群热爱岩石文化,发掘岩石文化的人们不下20次来这里考察求证远古人类历史,探索中华文明之源。
蓝老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步履如剑,轻盈有力,我们先是沿着石柱寺山周围丈量,测量山的总面积,蓝老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数据,还时不时的给你指点石头,问你像什么?他让我看山脚下这块石头,猛然看去,在我的脑海里搜索信息,同我眼前的石头对照来判断它像什么,无奈联想不到位,只有蓝老指点迷经,原来是一只青蛙石。不说看不出来,已经提醒,越看越像。这次我们一起来开车的朋友,跟蓝老不止一次到这里,我和另外一个朋友都是第一次。石柱寺山对我们有无穷的引力。不管山高山低,到山顶一览众山小,视野开阔,人心情都很愉悦。同时,到山里树木林立,空气新鲜。发现、发掘新知识,探索满足人的求知欲,揭秘石头与石头的秘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南阳岩石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渊源,对提高人们的知识面和对南阳岩石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及其考古价值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习以为常的石头石刻起到文物保护作用。

当我们登到半山偏上的位置,这里耸立着几座大石头,蓝老指挥着我们用尺子丈量这几个石头的底长,宽,高,并一一记录下。在丈量完毕后,他才给我们讲解这石头上的学问,你看这石头上的纹线是经过人的打磨形成的。大石头上边经过打磨从地面到石头上形成一个大半圆形状,紧挨着地面又有一个独立的大半圆形石头,这个在大石头上刻出来的圆代表月亮,那个独立的石头圆代表太阳。
接着我们往山顶爬去,当我爬到山顶,山顶豁然开朗,形成一大片平地,在这里,我看到了蓝老们发表在各大报纸上经常用到的图片及封面原物,我从心里惊喜,像得到珍宝一样。这里有许多不为人之的秘密,在这里我也来一次探宝。这次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对蓝老出书所写的文章提供一手可靠的数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柱寺山宣誓台和登基台。宣誓台前面是一个方形石墩,石墩上正中央凿出一个长方形石槽。我们对宣誓台和登基台从长,宽,高等,进行了细致的测量记录。蓝老是一个严谨,认真,负责的人。不时蹲下来,对石头上的岩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大椭圆形石正对北面,在石头左边凿凹进去石表面三五厘米深,形成碑形。右边经人工凿磨进去,形成长方形门一样的内陷,内陷分三层,最外层内陷形成大的轮廓,轮廓内又内凿形成门,门内从外向内形成三级台阶向内延伸,内门上两角刻有叫“钺”的形状。“钺”在典经查证,只有王者可以拥有使用权,蓝老讲:“这里面还有秘密呢”,他说有秘密,我越发有好奇心,想要探索究竟。我说是上面的图吗?他讲:“不是,不注意,很难发现,还是因为在这里做拓片时无意发现的,由于时代久远,很难辨认。”拓片拓完毕后,经多位专家鉴定,为远古时期“三皇”造像。即天皇、地皇、人皇,虽经数千年风雨,肉眼已难分辨,从拓片上看,依然端庄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在宣誓台的最右边,经人工雕磨依伏在宣誓台上的龙头石,龙头昂首向上,这是龙图腾,“龙”和“钺”都是王的象征。

登基台在宣誓台的左边,相距两米的一块大方石,大方石上面在右边突出一个石桌,桌面上有两个大爻窝,表示阴阳平衡。平台上有三个大圈窝,朝向三个方位,人坐在上面,形成背靠背,意为着同心协力,治理天下。
宣誓台前方,就是方形石墩,内凿出一个长方形石槽,方形是矩的象征,也称规矩石,寓意治理天下,要有规矩,有章可循,使人信服。
在规矩石的右边岩石斜面上,右边有一个弯曲斜线,线上是圆洞,线下是一个方洞,蓝老讲:“这是最早的太极图,上圆下方,上圆指的是天,下方指得是地。太极图指的是天地万物,均在阴阳轮回之中”。左边刻有两个“人”字,两个“人”字中间磨刻一浅沟,浅沟北面刻的“人”字在斜面下方,“人”字下面刻有方形图案,说明这个人是守规矩的人,这个人字比沟南边的“人”字小,当这个人越过这个沟,沟南边的大“人”字是斜躺着,头指向图腾龙及钺形石,“人”字头顶有一个爻窝,代表太阳,“人”字怀中刻三个上下排列的较大爻窝,代表天、地、人、三才,证明他已成为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从一个普通人走向受人尊敬、爱戴、拥护的伟大人物,这样的人就成为王。

从山顶往南,也就是宣誓台、登基台背后。往山下走,是一块大石板,斜向下方,陡峭着,我们下着都恐怕摔倒,只见蓝老一步一步往下走去,我忙说:“这么陡,你走着小心”。蓝老笑着说:“没事儿,经常上山,走乡郊野外习惯了”。可见一个人不服老,精神饱满,干什么事儿都有精神,我不得不佩服身边这位老人。他给我们讲在大石块儿下面右转石柱寺山最高的立石,也叫老人头石,从地下长出地面七八米高,从北面看,好像是一位老人仰头看天。太逼真了,老人对天诉说大地的沧桑,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是神仙羡慕凡间,下凡做客。我们对老人石也做了丈量记录,你看蓝老细致入微,认真记录着。他坐在一块儿石头上,凝视老人石,思索着,端详着,像是听老人讲话,良久后,俯身走到老人石边,抚摸着老人石。感慨地说:“你耸立万年,依然威风凛凛,我们敬仰你,愿你护佑苍生,我们还会回来看你的”。紧挨着老人石对面左前方,有一块小了许多的石头,从南边看去,小块石头是一个人头形象,有眉毛,眼睛,嘴巴,只是中间鼻子少有模糊,大眼一看,酷似一位老人,憨态可掬,两位老人像是在千年对话,千言万语永远也说不完,可见石头有灵性,怕一个老人在这里寂寞,找一个老人来陪她,这一陪就是千年,坚持不变,只有坚持,没有做不成的事。

山顶偏东南有一块儿凸立的三角形岩石上磨刻一太极图,太极图成圆形,中间有“s”线图分阴阳,上部分一个鱼眼爻窝代表阳极,下部分一个鱼眼爻窝代表阴极,阳极外部有数条放射线,代表放射着光芒,阴极部分没有放射线。
石柱寺山上到处都是耸立的独石,奇岩怪石似人似兽,惟妙惟肖。新石器时期,炎帝黄帝主要活动地在南阳,宣誓台据讲是炎帝黄帝结盟之地,从此开始,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之路。这里有的石头没有根基,像是人工移动到这里的,可见那时的人类在没有机械借助下,把笨重巨大的石头移动到这里,可想而知,那要克服多大困难,人类为了一种信仰,为了一种精神,为了子孙后代以这里为纪念,不惜排除万难,也要完成这种壮举。
远古文明出现的文化现象在南阳留下许多遗迹,是南阳这片土地的骄傲和辉煌,这些不为人知的地方,有这么一群热爱远古南阳岩石文化的人们在发掘宣传着。他们让这些远古文明得见天日,让更多的人们关心保护发掘南阳的远古岩石文化遗产,使更多的人关注南阳,从而使南阳走出中国,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