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沾泥土找“痛点” 巡察一线解民忧
本报记者 温宪 通讯员 刘晶 张志强
“大爷,这口井能用吗?”
“这井用不成,没电!乡里说要改造,但一直没改。我们平时要用井,找人通电都找不到人,现在东西也坏了!”近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在田间走访时,一位老乡指着地头上侧歪严重的配电箱,向巡察干部说道。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群众。”今年3月18日,七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启动以来,市委巡察机构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扣被巡察单位核心职能,坚持走群众路线,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做到“利剑”直插到底、巡深察透。
以巡促改,强化农田设施管护
我市是全国的产粮大市,近年来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农田,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市委第一巡察组进驻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开展常规巡察后,组织专班力量,对卧龙区陆营镇东至宛城区汉冢乡一带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随机暗访。巡察干部走访到潦河镇梁庄村,下地查看一处机井时,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通过走访,巡察组共现场发现5处机井和1处变压器房无法工作,随即以整改建议书形式,将水泵电缆损坏、配套设施不完善、未明确管理人员等问题反馈给市农业农村局党组。4月14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一方面要求卧龙区、宛城区于4月24日前完成问题整改,另一方面举一反三,组织力量督促指导开展全市农田水利设施再排查、再整改。截至目前,巡察发现问题已全面整改到位,全市排查整改工作正有序推进。
以巡促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乡村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就是要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市委第一巡察组基层走访过程中,发现卧龙区潦河镇、陆营镇及宛城区汉冢乡不同程度存在村容村貌欠佳、露天化粪池、农村公厕不能使用及随意倾倒垃圾等问题。
针对巡察组指出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立即组成专项督导组,会同卧龙区、宛城区有关部门,联合实地查看,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卧龙区陆营镇迅速组织保洁员100余人次,出动钩机1台,农用车2辆,对门前柴草乱堆乱放等村内环境问题进行彻底清理,畅通道路。特别是针对近郊一处公厕不能使用、存在露天化粪池问题,及时进行修缮密封,全面清理周边卫生。宛城区相关部门也立即组织保洁员8人、三轮运输车2辆、挖掘机1台,清理转运沟内垃圾、淤土,并向周边延伸。整改完成后,该乡健全完善制度,强化保洁员工作职责,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喇叭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动员村民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我们将以此次巡察为契机,迅速开展抓‘六清’治‘六乱’和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全年完成改厕11万户,农村污水治理率达29%以上,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创建‘美丽小镇’22个、‘四美乡村’示范村300个、‘五美’庭院20余万户,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真正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清玉表示。
以巡促治,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4月22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安排人员到方城、卧龙、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鸭河工区所辖5个乡镇,对秸秆焚烧、农药废弃物处理、农用地膜回收、畜禽粪便污水排放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行暗访。发现方城县博望镇张庄村存在养牛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畜禽粪便污水流入灌溉渠道、农药废弃物随意丢弃、焚烧秸秆,以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熊营村残留地膜未回收处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巡察组立即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提出立行立改要求。
4月23日,中共南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方城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由市禁烧办按相关规定罚缴方城县财力50万元;责成方城县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责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辖区内开展排查整治;同时要求其他县市区认真吸取教训,对标问题、举一反三、以案促改,扎实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环境治理工作。方城县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会上对博望镇政府提出通报批评,明确由县委农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博望镇组织20余人,出动钩机1台、车辆4台,对现有沟内的垃圾污水、秸秆焚烧痕迹、农药废弃物残留集中清理;县自然资源局对养牛户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占地性质为设施农用地后,当即批准该户再开建一处48平方米凉粪场。目前,对相关责任人正在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巡察工作承载着百姓的期盼,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走进群众心头。”市委第一巡察组负责人表示,“巡察越有‘泥土味’,乡村振兴步伐就越快。巡察干部就是要扑身一线,找痛点、补短板,打通基层‘中梗阻’,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