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政务服务中心:与时俱进优服务 开拓创新解民难
作者:  特约记者 胡少佳 通讯员 郭名扬 朱昭宇

  镇平县政务服务中心:与时俱进优服务  开拓创新解民难

  

  本报讯(特约记者 胡少佳 通讯员 郭名扬 朱昭宇)

  

  “服务没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镇平县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政务服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推出系列便民利民举措,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全方位提供方便,收到好的效果。

  

  改革创新抓业务,让审批质效“优”起来

  

  根据“四减一造两提”要求,继续“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费用”,继续实行流程再造,继续提高效率,提升满意度。减少办事材料60%以上,事项办结时限大幅缩减,承诺办结时限不能超过法定办结时限的70%,并朝着缩减100%的目标迈进,即办件比例稳步提升。

  

  推行“一件事”跨部门集成服务,整合大厅相关窗口,设有企业开办区、五险综合受理窗、水电气暖联办区等,让群众只排一次队就能办完全部事项。

  

  深化“无差别全科受理”、“一窗受理”改革,结合大厅实际情况,根据窗口年办件量、审批服务事项办理的关联性,将部门内部及多部门同一审批链条的不同事项进行集中整合,逐步吸纳我县政务外网全部业务纳入“综合受理”窗口。制定《申请材料标准化清单》,按照“一张表格”“一套材料”的受理、审核、上传、推送全流程审批跟踪工作要求,实现“前台统一受理,中台技术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无差别全科受理”服务模式。

  

  加强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就近办延伸至全县22个乡镇(街道办)综合服务中心和422个村民党群服务中心,覆盖率均为100%,梳理乡镇(含社区)就近办事项154项。乡村大厅与银行、邮政等开展合作,开通免费邮寄和银行业务,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办”,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

  

  “把门问效”促服务,让群众满意“提”起来

  

  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大力推进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方式转型,由25名引导员组成的“问效专员”,每日随机访问群众或企业在办事过程中有无“堵点”、“痛点”、“难点”,切实了解工作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工作态度有无问题,征询有无其他意见或建议。通过“日评月考”、“按月公示”、“按季通报”,定期对工作台账进行汇总分析,并要求涉及单位负责人亲自督办,确定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

  

  同时,推行“问效、问责”模式,由县督查中心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对相关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措施不力、作风涣散、工作滞后的单位,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自活动开展以来,共访问办事群众5500多人次,解决问题5150余件,完成了办事群众的满意率从开始的58.51%到近期98.73%的飞跃。

  

  “办不成事”出奇招,让事情办理“好”起来

  

  会同县纪委监委组建工作专班,设立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在“镇平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设解决“办不成事”窗口,在政务服务大厅门前广场上张贴政务服务投诉举报二维码,多措并举实现线上线下双线运行。同时,明确岗位职责、受理范围、办理流程和保障机制,建立“办不成事”沟通联席会议问题研判、线索移送机制,力促“不能办”的“马上办”,确实不能办的及时反馈。活动开展以来,共受理5个事项,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不成事”事项5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三方联动强发力、让政务监督“严”起来

  

  多种途径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招募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招募到10名来自于不同职业、热心公益服务的同志成为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发放聘用证书,印发《镇平县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明确社会监督员的权利和职责,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每月发现一些不足、解决一些问题,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商议如何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设立纪委监委营商环境投诉窗口,每天有2名纪委监委的同志专门负责投诉问题,第一时间接收线索、第一时间进行摸排分析、第一时间跟进处理,形成投诉-处理-回访营商环境闭环投诉处理机制,把监督的“探头”触及群众、企业办事窗口,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新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聘请第三方公司开展调查服务,由“神秘人”对各入驻窗口服务态度体验(微笑服务、文明服务用语),效率体验(是否存在堵点),实施“一窗受理”工作模式,服务大厅硬件及工作设备保障,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使用情况,事项办理规范情况(是否存在体外循环、群众多跑腿等),通过体验、问询、测评,形成报告,对相关责任单位政务服务进行客观梳理,提出督促整改意见。倒逼各窗口单位及工作人员扭转观念、提升能力、提高服务,把“查破建快”活动要求切实落实到每一名窗口工作人员上。活动开展以来,发榜7期,集中约谈政府部门主要领导9人,切实整改一批问题,改进政府部门工作服务水平,改善营商服务环境,提升政府服务形象,促进政府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红榜黑榜”转作风,让窗口人员“动”起来

  

  发布并施行《镇平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红黑榜”制度》。把所有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工作纪律、服务质效等进行“颗粒化”管理等情形,纳入“红黑榜”管理体系。个人考评得分靠前、上级通报表彰表扬、处置紧急情况得当、亮点做法获宣传的可挂“红榜”;多次违反工作纪律、检查出严重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故意办不成事的将挂“黑榜”。 “红黑榜”将实行“日评周考” “按周通报”。“红榜”人员将在微信公众号和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黑榜”人员行为恶劣、情节严重的问题线索将同步报送至县委督查中心,以督查通报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布。进入黑榜的窗口单位必须深入查找原因,限期整改。自开展“红黑榜”制度以来,中心共召开审批科长研讨会8次,督促提醒整改问题20余次,收到各单位提交的整改材料20余次,对各单位审批科长口头提醒100余人次。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镇平县将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和民生需求服务,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来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精心打造企业欢迎、群众满意的镇平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