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淅川大地上(栏题)
生态“模范生” 引领绿色新发展
全媒体记者 赵艳俊 特约记者 杨振辉
月季开得正浓,淅川陶岔薄雾升起,一湾甘甜的碧水由此流向北方,滋润广袤的华北平原。
2014年12月12日通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约5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超人口7900万。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为优良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这一库碧水”的殷殷嘱托,全面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筑牢生态防线、发展生态经济、深化生态文明,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2021年10月,淅川县被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生态环保领域国家最高奖,标志着水源地跻身全国生态文明新时代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行列。
重拳出击,打响护水攻坚战
今年4月13日,马蹬镇寇楼村,一个投资500余万元千余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被全部拆除。这是淅川县“守好这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又一个攻坚战,重拳打击170水位线以下所有违法建筑、拦汊筑坝、拦网养鱼等违法行为。
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库岸线长达1100公里,且涉及点位复杂、历史遗留多。“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重拳出击,铁腕整治。”新年伊始,全县“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再动员、再部署。
马蹬镇库岸线较长,涉及问题点位138个。一个茶杯、一个马扎,从清晨盯到深夜,5个多月时间里,马蹬镇河长办主任张阳每天奔波于在200多公里的点位之间。时间久了,儿子想妈妈啊,张阳就让爱人把孩子带到拆除现场匆匆见过一面。
天惠牛奶厂是一家位于库岸线下的涉法涉诉破产企业,原有厂房和设备被查封。上集镇主要负责同志贾杰、赵辉主动寻求突破口,后赴北京、武汉找到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讲政策。2个多月后,企业顺利拆除,设备被妥善安置。
到今年4月20日,淅川县整治问题点位493处,整改率达99.19%,剩余问题待水位消落后适时整改;恢复有效库容达480万立方米,连通水域360万平方米。
长效管护,覆盖全域全时段
重拳整治,更要强化水环境的长效管护。
当前,“淅川县河湖管理办法”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着重从法规层面强化库区线下管理,建立“守好一库碧水”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聚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县施行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聚力完善城乡护水体系。去年以来,淅川投资1.96亿元,提标改造香花、马蹬、仓房、荆紫关等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整治老鹳河支流水环境,升级改造香九厚产业集聚区和厚坡镇区的污水管网,实现了丹江口水库及其主要支流的监控网络全覆盖。
一边治,一边护。完善“河长制”,实现“河常治”。库区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对库周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开展常态化综合执法,创新跨省界河道“联巡、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理跨区域的涉水环境问题。同时,组建5支2000余人的水上清漂和岸上护水队伍,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
目前,智能警戒及语音驱离的智能警戒视频监控系统正有序推进,将高精度监管全县2820平方公里区域,实时排查水环境风险隐患。
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新优势
五角枫、山桃、火炬松、侧柏一排排一行行,微风吹过,香气袭人,好一副色彩斑斓的天然画卷。这里是马蹬镇双泉观国土绿化造林区,去冬今春造林6192亩,昔日荒山变成大花园。
这些年,淅川县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高质量治理石漠化荒山38.2万亩,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治理点1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湿地5000余亩。淅川县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45.7%提升到目前61.7%。
守好一库碧水,持续要靠生态。 按照“因地制宜、适生适种、生态高效”的原则,淅川县引进50余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30余万亩软籽石榴等染绿库区,97.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惠及城乡。
绿色种植,发展高效生态产业。重镇引进南阳一拱农业发展公司”发展草莓、苕尖等大棚种植1000亩,盛湾镇引入福建盛客薯业公司大力发展甘薯等订单农业6500亩……
生态建设引发生态旅游“同频共振”。以渠首和丹江口水库为核心,整合汤山国家湿地公园、香严寺等生态旅游资源,带动丹江小三峡、大石桥珍稀鸟类湿地等旅游项目建设,形成新的旅游引爆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25.6亿元。
目前,淅川已培育森林乡村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约10万乡亲靠着“绿水青山”捧起“生态碗”、走上“致富路”。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生态“模范生”淅川,步履坚实迈向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