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还未飘完,杨絮已经“到货”,还有那梧桐“毛毛雨”在排队等待……
又是一年飞絮季 预防过敏莫大意
本报记者 王延娟 文/图
最美人间四月天。
连日来,伴随着气温的迅速回升,花红柳绿,城市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春风拂面,不但带来了阵阵花香,还有那恼人的飞絮。
对于易过敏的人来说,这段时间分外难熬。柳絮还未飘完,杨絮已经“到货”,还有那梧桐“毛毛雨”在排队等待,加上不断上升的紫外线强度,简直无处躲藏。
说起春天过敏,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花粉。而据医生介绍,其实引起很多人过敏的元凶是“树”。
毛毛毛 漫天飞舞似下雪
昨天上午,市民马女士刚出家门,就开始不停地打喷嚏,看到空气中漂浮着的一些“白毛毛”,她赶紧戴上了口罩。这些“白毛毛”不是别的,正是每年这个时间段都会”造访”的飞絮。
而在滨河路的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由于种植的柳树、杨树数量较多,飞絮也显得格外明显,草坪上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
“每年春天都是如此,有时候到了飞絮爆发期,河边都没办法游玩,风一吹毛毛多得眼睛都睁不开,还会让人咳嗽、打喷嚏。”在河边散步的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这些飞絮在地上积攒起来后,像棉花团一样,遇火就着,特别危险。
对此,记者咨询了气象专家,据介绍,飞絮的生成和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通常,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有利于飞絮从植物体上脱落和飘散。而从四月份开始,南阳以晴好天气为主,阳光好,气温节节升高,给飞絮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园林绿化协会副会长王笑尘告诉记者,南阳的飞絮,主要来自柳树、杨树和梧桐。
杨柳科的树木,都是雌雄异株的,雄株只开雄花,有花粉,雌株开雌花,结种子。 雌花最后发育成一个小小的果实,成熟之后裂开,种子散发出来,而那些白色的飞絮,是种子外边包被的一层,植物解剖学上叫做果毛,主要作用是帮助种子飘散,让树木的种群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悬铃木的果实,形态上讲叫做聚合果,种子外边长着黄色的长毛,也是在果实成熟开裂之后,起到帮助种子扩散的作用。
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陈日新表示,这段时间是各种花粉过敏症状高发的季节, 很多人对“花粉”一词有误解,认为花粉只属于开得鲜艳的花朵。其实,在临床上导致花粉过敏的过敏原主要来自于树木或杂草的花粉。这类花,被叫作“风媒花”。
比如我们常见的杨柳,就是北方常见的风媒植物。在初春,杨树和柳树的雄株,都长出毛毛虫一样的花序,虽是个小小的“花束”,但其产生的花粉数量却极为庞大,其花粉干燥而轻盈,便于被风吹到相当的高度、相当远的地方去,使空气里的花粉无以计数。
相反,令人赏心悦目的桃、杏、李、梅、樱等颜色鲜艳的花朵,基本上不会引起人的花粉过敏反应,因为它们是“虫媒花”。这些漂亮的花,凭借鲜艳的花瓣和芬芳的香味,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为其授粉,花粉粘性大,花粉量少。
目前空气中飘得杨柳絮和随后的梧桐“毛毛雨”是主要的花粉致敏原。
痒痒痒 “过敏星人”好难熬
“过敏不要命,但痒起来要人命。”一句顺口溜,道出了多少过敏者的辛酸泪。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离老远记者就看到前来就诊的市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每年这个时候,我就浑身发痒,特别难受,家里窗户都不敢开,出门戴口罩戴帽子,结果还是过敏了。”正在排队的市民刘女士,是一位季节性过敏患者,她告诉记者,漫天飞絮让她太痛苦了。刘女士话一出,排队看诊的市民们纷纷表示有同感。
皮肤科医生陈日新表示,最近这段时间,是各种过敏症状高发的季节,门诊的病人数量是其他季节的两倍以上。在医学上飞絮引起的过敏俗称“飞絮病”,过敏性疾病也被称为“世纪病”。
其实,飞絮引起的不只是皮肤过敏,近段时间,也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主任乔华说:“每年的这个季节,接诊的过敏病人会特别多,市民吸入飞絮,会导致鼻痒,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呼吸道出现水肿、充血、分泌物过多,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其中儿童是‘重灾群体’。”
乔华表示,防止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过敏源,可以在外出时选择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穿易黏附飞絮材质的外衣;返回家后,应尽快洗手,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不要在室外晾晒衣物,防止飞絮黏附在衣物上。
飞絮高峰期,应尽量减少开窗时间,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室内飞絮,尤其是附着在电暖器等加热电器表面,以及家具、地板表面的飞絮;室内可使用吸尘器及时清理飞絮。
进行户外锻炼时,尽量选择清晨、晚上或者雨后,此时飞絮数量明显减少。开车的人,要定期打扫汽车内部,及时清理车内的飞絮和灰尘。
飞絮如“雪”
皮肤科诊室排起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