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新时代双拥创建斑斓画卷——南阳市构建 “6+2”双拥新格局综述
作者:  日报编辑部

 

绘就新时代双拥创建斑斓画卷——南阳市构建 “6+2”双拥新格局综述

 

南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既是中原粮仓,又是战略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1948年11月4日,一向推崇重视南阳战略地位的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全文播发后,更让南阳名满天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深深地根植豫宛大地。

南阳市2012年首创,2016、2020年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2021年以来,南阳双拥工作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高质量开展新一届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开创了“6+2”(6个县获评新一届全省双拥模范县+市本级、邓州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双拥创建新格局,总数量居全省第一。这一殊荣背后,是这片古老和现代交融土地上传承着的红色基因,是全市党政军民多年来携手并肩绘就的生动画卷,更是用鱼水真情筑起的一座历史丰碑。

“一把手工程”:党政统领双拥工作新局面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2021年以来,南阳市党政军领导班子持续把双拥工作摆上主要位置,纳入主要议事日程。朱是西书记对国防建设和党管武装工作夙夜在心,亲自筹划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规格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解决了驻宛部队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9类26个问题,取得了大量长期重难点问题的阶段性突破,进一步激发了驻宛部队官兵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热情。王智慧市长对双拥工作亲自过问、亲自批示、亲自督办,亲临一线指挥新一届全省双拥模范城(县)调研考评工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抓落实、抓问效、抓提升。全市持续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双五”活动、拓展双拥创建内涵的实施意见》(宛发〔2018〕2号),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宛发〔2021〕17号),走在了全省前列。3月份,南阳市委编办批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双拥工作科,加挂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理顺加强了工作机制。13个县市区、4个功能区结合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充实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编制、配齐人员、保障经费、压实责任,实行军地合署办公,负责双拥日常工作,有效保障了双拥工作高位运行、强力推进。

浸润化宣教:城市全域涌动拥军热潮

南阳市始终保持双拥宣传工作不放松,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形成了浓厚的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氛围。

于细节处彰显尊崇。双拥宣传进车站、进医院、进商场已成常态。医院、公共交通、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 “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字样让人倍感温馨;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门前“光荣之家”凸显着浓厚的拥军氛围。 

正面宣传,润物无声。《南阳日报》开辟专版,对上年度南阳籍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官兵具名表扬。“春节”、“八一”前夕,在市级主流媒体刊发致驻宛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的一封信,每年7月份为“双拥宣传月”,大力宣传卫国戍边优秀军人、好军嫂、最美退役军人和双拥模范人物等先进典型,南阳广播电视台等主流融媒体坚持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公益宣传片,让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深化双拥情结。2021年,市本级、各县市区共在《中国双拥》、《中国退役军人》等主流双拥媒体刊稿12篇,在省、市级主流媒体、学习强国、今日头条、中原国防等网络媒体登载双拥工作动态652篇(次),创新制作双拥文艺作品(双拥主题地标、MV、书籍画册、海报、H5等)162件。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镇平县、方城县通过编印书籍、征文、书法、诗歌等形式,持续构建以弘扬彭雪枫精神和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为牵引的双拥红色教育教育体系;唐河县、桐柏县利用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拥军爱民教育,红色豫剧《张星江》公映;西峡县组织“四美”评选表彰暨双拥主题晚会,持续深化社会化拥军氛围,西峡籍飞行员仵少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中心城区和各县在户外醒目位置设置了大型双拥广告牌800余块,命名双拥广场、双拥路、“双拥一条街”、开通拥军公交专线,组织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国防教育“五进”、老兵口述抗战故事等活动。南阳军分区、市双拥办、南阳理工学院共同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军民汇报演出”,连续三届组织开展南阳市“最美退役军人和拥军人物”评选活动,持续倡树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邓州编外雷锋团“薪火营”获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史济南、赵议锋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被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

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牧原集团开展“万人万岗”退役军人定向招聘活动,镇平想念集团、仲景食品集团等企业持续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各地拥军组织和拥军志愿者从强化认识入手,不断以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导向,丰富南阳双拥工作的内涵,如今的古城南阳,处处涌动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热潮。

落实拥军政策:办好实事中展现鱼水深情

2021年,南阳市县各级各部门聚焦新时代党的强军目标,按照“动真情、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的要求,全力支持部队备战打仗,助力部队实现强军目标。内乡县倾力支持部队建设,斥资数亿元拆除超高企业建筑保障驻军训练安全;方城县先期投资3000万元迁建民兵训练基地、人防办,筹建以红25军鏖战独树镇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路线;唐河县无偿划拨80余亩市值2.4亿元土地,自筹资金8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新人武部、人防办和民兵训练基地。

持续创建优秀支前模式。2021年,市县拥军支前机制编组1000多人保障中部战区83集团军近万名演训官兵过境,刷新了南阳有史以来拥军支前保障的新纪录,受到部队领导的高度赞誉。淅川县多次承担战略支援部队重大专项任务,军民同心合力做好预警疏散、搜索收集等工作,战略支援部队专门致信感谢。南阳市军供站在全国优秀军供站考评中位列中部战区第1名,南阳焦枝线军供站高铁东站服务站挂牌设立,紧贴部队快速机动跟进服务保障。持续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和对口援疆活动,开展常态化联系帮扶,市县各级共发放慰问品(金)12万元,落实了医疗救助、扶贫帮困措施。

“城市+军舰”扬帆起航。海军南阳舰于2021年1月30日列装下水,市财政投入慰问资金75万元,对南阳舰内官兵生活设施布局、学习教育、精神文化生活等进行了精准慰问支持,牧原集团、仲景食品集团等企业送去了价值20万元慰问品。南阳人民全力支持这把“国之利剑”的建设和发展,持续开展八一、春节慰问,城舰共建鸣笛启航。

落实政策,消除优抚对象后顾之忧。军转干部、随调家属、退役士兵、军休干部、伤病残退休士官、军队无军籍职工安置率均达到100%。2017年以来全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84人、退役士兵13962人、军休干部(士官)68人,转业干部安置到行政岗位的比例提升至98%,退役士兵安置到全供事业单位的比例达90%,安置质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军人子女参加中招考试,按照政策享受加分照顾,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助100%兑现,驻宛部队子女就学100%享受优待,随调军嫂同渠道100%妥善安置。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喜报、发慰问金制度化,实行“现役军人家庭五必访”。

连续多年开展的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政策知晓率和有意愿人员参训率均达100%,连年举办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

每一个数字、每一项政策,都是南阳市落实优抚安置对象各项待遇的具体行动,表达的都是南阳人民对军人的深情厚谊。 

突出政治站位:以新战功保驾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以来,驻宛部队官兵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把建设南阳、发展南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驻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累计参加地方义务劳动9万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1万余辆,建造“民兵林”“八一林”1000余亩,绿化树木10万多株,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2万余件(次)。

南阳军分区印发《驻宛官兵在脱贫攻坚战中打头阵当先锋意见》,全面推动驻宛官兵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军分区师团两级结对帮扶14个贫困村,团以上干部与65名当地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96763部队组织“情系贫困学子爱心助学圆梦”活动,党委常委“一对一”资助南阳五中10多名贫困学生。

武警支队在镇平县石佛寺镇“天下玉源”小区持续开展“3+1”军警民共建活动,先后被评为民族团结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军警营等。

南阳舰官兵向全体南阳人民录制发布新春问候宣传片,在习近平总书记莅宛视察期间,同步组织学习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2022年春节前,组织官兵捐资1万元帮扶南阳市2户贫困学生家庭。

如今,在豫宛大地,无论是在项目建设、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提质,还是在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特殊战场”上,处处有人民子弟兵忙碌的身影。

红色沃土激荡双拥热潮,模范南阳荡漾鱼水深情。南阳市将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契机,持续探索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为南阳省副中心城市建设谱写更加绚丽出彩的双拥篇章。

59fa2a37-8fc6-4919-a8d7-dc05f3eb77e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