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卤肉,懂得都懂
在南阳有这样一些乡镇,只听名字就让人心照不宣、食指大动。
比如邓州市穰东镇、比如南召县白土岗镇、比如……
社旗县桥头镇。
在社旗县桥头镇的珍珠大道,有这么一家开了三四十年的“宝藏”小店,瞿三卤肉馆。
上午九点半,灶间直径一米多的巨型卤锅,已经沸腾了许久。
南来北往的汽车、电动车、三轮车和行人络绎不绝,拿袋子拎的、饭盒盛的、碗端的、用烧饼夹的,食客们对着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无不翘首以盼。
莹白或者粉红的新鲜猪头肉、猪蹄、罗盖肉……一锅老卤汤浸润出金褐色,氤氲着卤味特有的酱香。
老板娘重复着几十年如一的动作,用铁叉翻滚猪肉,目测色泽,感知生熟,钓起入味熟烂的肉块,“啪”地掷在一旁宽大的案板上,等候的食客立即聚拢来。
卤肉非常非常入味儿,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做了多年卤味的老板娘,已经不用再去过多考虑。每一个步骤和要点,都已经成了最深刻的“肌肉记忆”。
“来两斤!”“要个两百块钱的!”“夹个火烧!”一时间微信、支付宝收银的声音不绝于耳。
老板瞿三和儿子轮流上阵,切肉的切肉,称重的称重,忙得不可开交。
心急的顾客,拿到夹满肉的烧饼就是“啊呜”一大口,先解了馋虫再说其他。
烧饼的焦香混合卤肉的鲜香,一口下去,牙齿穿过酥脆的烧饼皮,陷入或绵软的猪头肉,或劲道的罗盖肉,咀嚼间,香了味蕾,美了肠胃,醉了食客。
在扑鼻的肉香中交流,转眼已近午时。
从外地回来的老顾客李先生自顾自架起小桌板,和两位朋友倒上美酒,就着刚出锅的卤肉痛饮起来。“每次回到社旗,只有吃上一口瞿三卤肉,感觉魂儿才到了家!”和朋友聊着天,他满脸的惬意。
在物流、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美食。然而,社旗桥头的瞿三卤肉,却依然是当地人、在外游子牵肠挂肚的存在。
也许,美味之美,不仅在味蕾更在心间,在那份大家庭其乐融融的忙碌中,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间,在于传承和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