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 加快新野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  王好学

(学习栏)

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肉牛业作为新野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是该县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新野县立足特色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促进了肉牛产业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新野县以建设全国皮南牛强县为目标,通过抓龙头促带动、抓基地育牛源、抓改良创品牌、抓集群促发展,建成了“母牛繁育—肉牛生产—肉品加工—产品销售”全链产业化组织形式,形成了“科尔沁加工企业为中心、规模牛场为支撑、养牛大户和养牛合作社为基础”的肉牛产业化发展格局。

规模养殖基本形成。新野初步形成了以歪子、上庄、王集、上港、新甸铺、王庄、前高庙等7个乡镇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已建成万头畜位肉牛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4个,百头以上养牛场(小区)65个,养牛畜位达到了5万头,年可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已建规模场配套设施齐全,有18个规模场通过了省无公害产地(产品)认定。

皮南牛品牌初步打响。新野是南阳黄牛的中心产区,从1986年引进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黄牛以来,已成为全国皮南牛核心产区。皮南牛增重快,屠宰率、净肉率、优质肉切块率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肉质鲜嫩,是生产高档牛肉的理想种群,2005年新野县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皮南牛”肉牛商标。福建、湖南、武汉、陕西等地的客商慕名前来新野购牛。

肉牛全产业链初步形成。2012年,新野建成了全国首个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示范区内建设有南阳市种公牛站、皮南牛品种繁育场、万头畜位肉牛畜肥场、肉牛电子拍卖交易市场、TMR饲料加工厂、万亩饲料玉米高效示范田和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牛肉制品加工厂、甜玉米加工厂、有机肥生产厂、冷链物流等项目,形成了良种繁育、母牛养殖、肉牛育肥、饲草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的农牧一体结合、全产业链协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链条。

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服务半径不超过2.5公里”的原则,高标准建设了58个改良站点,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皮南牛改良体系。全县15个乡镇均设立了防疫检疫站,技术服务人员216人,建立健全了良种繁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技术推广等服务网络体系,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肉牛发展的政策,比如,《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推进肉牛肉羊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南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0年)》等,为肉牛产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是,新野肉牛业发展还存在四个短板。基础母牛严重不足、龙头企业拉动能力弱、肉牛产业集群效应不强、争取项目政策资金撬动不力,制约了全县肉牛产业的大发展。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新野县必须立足特色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破除短板瓶颈。

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县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推行“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的肉牛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培育发展饲草种植、良种繁育、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储存、物流运输、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科技研发等相关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肉牛产业园区改革转型升级。对现有的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内的企业,加快企业破产改制,重组构建新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增强肉牛产业化集群长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打造国家级皮南牛新品牌。加大皮南牛品种审定力度,力争早日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提升母牛和肉牛养殖效益。

发展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快速扩繁母牛群。建设6000头皮南母牛核心育种场、10000头皮南牛扩繁场,迅速扩群增量繁育基础母牛;选择母牛养殖基础较好的乡镇和村,建设15个母牛养殖小区,培育发展60个母牛专业重点村,实行统一皮南牛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环保治理、统一肉牛销售的标准化管理和组织化生产。加速规模牛场补栏,发展规模化养殖。利用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全县已建成的1个万头牛场、4个千头牛场、65个百头牛场和规模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增加补栏量,迅速扩群增量扩大规模发展,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产业发展。坚持皮南牛品种改良,提高母牛养殖效益。利用全县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改良体系,加强对三级改良站点的监管,提高改良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繁育能力。抓好“粮改饲”生产,发展生态绿色肉牛。紧抓国家实施“粮改饲”项目,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在全县推广“饲料玉米种植+肉牛养殖”粮改饲发展模式和小麦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农牧结合一体化发展,降低养牛生产成本,保障牛肉产品绿色、生态、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争取项目资金,撬动产业发展。以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为依托,积极申报国家粮改饲示范项目、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河南省母牛扩群增量、肉牛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其他政策性资金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作者:河南省新野县委党校  闫延东  詹杜娟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闫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