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一把手访谈) 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访市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市京(津)宛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靖
作者:  段平

  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访市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市京(津)宛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靖


  今年是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启航之年。站在新起点上,京(津)宛合作中心作为全市京宛合作的牵头部门、域外资源引进的重要平台,如何持续深化京宛合作,助力省副中心城市建设?日前,市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市京(津)宛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靖接受记者采访。


  赵靖说,2019年10月,市京(津)宛合作中心正式成立,承担着全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国内区域经济技术协作及友好城市缔结的统筹谋划、组织推进工作,核心职能是汇信息、搭平台、建渠道,帮助各县市区、各部门与北京建立桥梁纽带和合作平台。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京宛合作工作,成功举办了北京院士专家南阳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等一批重大交流对接活动;组织实施了淅川县汤山整治、邓州市国家杂交小麦育种基地等协作项目283个,总投资40.7亿元,使用协作资金14.7亿元;引进建设了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首创污水处理、康硕智能制造等产业合作项目70个,总投资163.5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分别与芜湖、绍兴缔结友好城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南阳分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共同谋划布局桐柏县生物科技产业园,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为京宛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京(津)宛合作中心将突出‘项目为王’‘双招双引’主抓手,大力引进北京优势资源,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北引’对外开放新高地。”赵靖介绍说,结合全市“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京(津)宛合作中心将主动转变职能,在做好协作项目和产业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与京津地区产业、项目、科技、金融资源的精准高效招引上,将京宛合作优势转化为南阳发展优势。


  主动转变,找准定位求实效。围绕市委、市政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京宛合作工作定位,以“深耕京宛合作”为主题,以培育“5+N”千百亿产业集群为目标,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优势,推动京-津-冀-宛四地在更多领域、更广空间、更高层次合作交流。


  主动作为,夯实基础求突破。制定好《京宛合作转型提升行动方案》,围绕为北京地区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生产加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文旅康养目的地”,建设5大基地;围绕协作项目、招商推介、智力合作、民生保障,实施4大提升行动。以“双招双引”为重点,精准对接北京优势资源和合作需求,力争2022年度实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合同引资额100亿元的目标。


  主动出击,密切交往求共赢。整合商会、老乡资源,做大做优“朋友圈”,积极参加京豫推介会,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完善高层互访机制和常态化协调对接机制,引导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围绕中央部委政策资金争取、合作项目引进、人才技术合作等重点领域,加大对接频次,务求合作实效。

  (本报记者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