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
(题目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开创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局面
(题目二)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打造中医药国际名片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首站到医圣祠和艾草企业考察调研,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开创南阳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局面。
(小标题)医圣祠规模达历史最大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温凉河畔,踏上层层石阶,抬头可见中医祖庭的汉风子母阙巍然屹立,由郭沫若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雄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时首先来到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中医药文化学者、张仲景博物院副研究员杨磊非常激动:“总书记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而且对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药术语和中医药观非常了解。总书记详细察看了张仲景的《伤寒论》经方,特别关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张仲景经方的运用。在这里,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医圣祠是中医祖庭,仲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符号和旗帜,必须传承好、研究好、弘扬好。2021年7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确立了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简称“两地一都”)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持续叫响仲景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地标,守住南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和魂,推动仲景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世人。
围绕中医药强市建设,我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实施18个重大中医药项目,总投资251.8亿元。重点实施了张仲景国医大复建项目、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南阳市中医院新院项目和医圣祠文化园项目等四大标志性项目。其中,医圣祠由当前的18亩扩大到689亩,达历史最大规模。“今年5月中旬,中轴线主体建筑将实现封顶,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实现项目一区园内所有主体建筑封顶,2023年5月12日医圣祠文化园一区开园。”在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建设工地上,南阳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
医圣祠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先后被确定为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和仲景文学创作基地,其在国内外影响力更加深远,带动了仲景文化传承发展。2021年到医圣祠参观学习人员80余万人,较往年增加了160%。市委宣传部与医圣祠组织出版了《医圣绘本》;医圣祠组织出版《中医祖庭》大型图书,创作了仲景文艺作品《仲景说》《医圣仲景》歌曲,举办了仲景娇耳节和文艺汇演,并与中国中医药报社组织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冬至节进校园活动。第十五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仲景论坛成功举办,签约项目资金1456亿元。当年10月,医圣祠机构规格提升,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馆)更名为“张仲景博物院”,机构规格由正科级提升至正处级。
(小标题)艾草产业实施倍增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时,来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习近平强调,我们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刚见到总书记时我非常激动,紧张得连话都不会说了。”该公司董事长查洪付对于刚见到总书记时的情景印象深刻,“总书记说,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他希望我们能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
总书记提出的期望,令查洪付备受鼓舞。该公司购买了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建立了中药饮片扩大生产范围,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创新研发新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为拉长产业链,他们引进专利技术,整合优势资源,在全国建立起艾灸体验连锁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中。我们新招录了16名大学生从事销售业务,组建起了自主品牌运营中心,电商销量比往年同期翻了近两倍。公司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查洪付说笑着对记者说。
习总书记视察艾草企业后,我市迅速启动实施了“南阳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提出到2025年,建设优质、高产艾草种植基地10个,全市艾草种植面积增至35万亩,全行业综合产值倍增至300亿元。
目前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近30万亩,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实体企业全国最多,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市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服务机构393家,批发零售3132家,艾产业年产值110亿元。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均能提供灸疗服务,社会化艾灸馆遍布城乡,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型企业发展态势,带动了10万余人增收致富,助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做大做强艾草产业,我市加强字号审批,打造行业品牌。目前“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阳艾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和“南阳艾”两个地方标准正式发布,7个艾草品种获得河南省中药材品种认定,9个企业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近期制定出台了《南阳市艾草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南阳艾产业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小标题)奋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千百年来,南阳始终秉承“信中医、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传统,涵养中医药文化在医圣故里根深叶茂、薪火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阳市抢抓中医药事业发展机遇,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两方面不断发力,中医药事业发展长期位于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阳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措施支持南阳中医药发展。“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受聘担任南阳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我市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开创南阳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局面。
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目标考评体系,成立10亿元规模的现代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高位推动中医药工作,实施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仲景文化弘扬工程。以仲景文化为引领,打响“张仲景”品牌,办好“一节一坛一会”,2021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第九届仲景论坛、第四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以文兴业,新命名9个“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今年市政府首次设立“仲景文化宣传周”,在南阳全域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是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首次评选命名39个“南阳中医世家”和30个第二届“南阳市基层名中医”。
三是实施中医药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实施宛药振兴计划、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和“中医药+”三大计划,中医药产业链被列为全市20个支柱产业链。以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壮大本地新兴中药企业,开展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实施4个中药新药研发项目,中医药产业迈上转型升级的新轨道。
我市积极推进重大中医药项目实施。目前张仲景国医大复建工作进展顺利,复建工作得到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项目已开工奠基;申报了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目前已接受国家发改委评审;市中医院新院项目建设加速;医圣祠文化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四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纳入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事业中统筹。今年2月,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院)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这是我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成功入围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是对南阳“中医之乡、医圣故里”的充分肯定,为我市中医药发展增添了新平台、新动能,将最大限度发挥我市中医药文化、资源、产业、科研等优势,进一步优化南阳市中医药服务出口模式,提升南阳市中医药服务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