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走进邓州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感受科技的力量——
创新助推“智造”高峰
本报记者贺健 杨青晓 李金玺
四月的邓州,绿意盎然。浪漫的春花,犹如一道道彩带,将大地装扮得如诗如画。
走进邓州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便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与活力: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如镶嵌在绿色大地上的一枚枚珍珠,分外耀眼。开发区里,机器轰鸣,产业发展,气势如虹。188家企业似八仙过海,激活邓州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一池春水,推动着这座古城向着中等城市、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楫前行。
聚沙成塔,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3D打印,彰显科技的力量
康硕集团生产车间,工人对打印出来的模具进行吸砂操作 全媒体记者 韩冰 摄
一捧砂子有什么作用?说出来你别不信,汽车配件、航空航天、核电铸件模具,这些高精尖行业都离不开它;
把砂子变成精密模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3D打印的魅力。
走进康硕(河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一尘不染的车间里,几位年轻技工正在操作台前工作,旁边的智能化3D打印机正在生产汽车发动机缸体零部件。
“传统工艺研制一套汽车发动机缸体,仅模具就需要几个月,采用3D打印,运用增材制造技术,两天就可以做出模具,7至15天就可以做出整个成品,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康硕集团销售总监赵立强告诉记者,成型速度快,精确度可达正负0.3毫米,可以说是“分毫不差”,这让康硕的3D技术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
参观完车间,记者惊叹3D打印的“神奇”,更感受到了“聚沙成塔”的力量。
2018年,邓州特有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康硕(河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这里安家落户,而康硕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全球精度最高的3D打印机,在国防、汽车、医疗、珠宝首饰等方面的制造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康硕集团为宝马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上汽大众等提供了大量3D打印产品和配套解决方案。
康硕(河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为平告诉记者:“科技创新是生产第一动力,公司将始终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康硕(河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已拥有多条工业级高精度快速成型生产线,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应用、服务为一体,同时结合产业链配套、工业设计、工业云服务的综合性项目。
而按照规划,公司三期工程将发展高速电机和3D陶瓷打印技术,以及建立3D智能检测中心,并依托核心技术、核心团队、核心装备,在核心关键零部件领域创造出更大的成就,带动国内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年前,康硕选择了邓州,邓州拥抱了康硕。如今,双方已实现共融共生,康硕不仅成了邓州工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也成了邓州工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45天投产,“邓州速度”的最好见证
金碧生物,向着未来产业奔跑
邓州市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包装捆扎生产出来的环保塑料袋 全媒体记者 韩冰 摄
春的跫音,标注梦想新的起点。
对于邓州市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佳来说,这里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来邓州投资办厂,竟出奇的顺利。
在邓州市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陪同采访的邓州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副主任付丽娜告诉记者,金碧公司是邓州招商引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45天。这是“邓州速度”的最好见证!
金碧是一家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勇做治理白色污染引领者的企业。白色污染,是个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一个普通塑料袋降解需要上百年,严重破坏环境,而金碧则从生产源头上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引进这样的企业,无疑让邓州先行一步,积蓄了绿色崛起的动能。
“如果我明天悄然离去,请一定把我埋在土壤里。”金碧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袋上,这极富诗意的一句话,彰显了对环保的自信。在邓州市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内,公司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袋,在土壤中不同时间的变化实验引起了众人的兴趣。“我们生产的生物降解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两年可以全部降解,堆肥状态下6个月可完全降解。”公司工作人员向众人讲解道。
如今,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制品购物袋、垃圾袋、快递袋、餐盒以及餐具,一经推出就备受市场推崇。产品销售到浙江、江苏、陕西等省,仅在邓州就销售各类可降解产品20万个。
今年3月1日起,我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为金碧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尽管前景光明,但贾佳依然保持清醒。他说:“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你有,他有,不如自己有。全面禁塑尽管给我们提供了巨大机遇,但我们更要苦练内功,增细研发,不断创新。”
从环保不耐高温到环保耐高温,从一次性生物降解塑料袋到耐高温发泡餐盒,金碧公司始终在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公司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新研发生产的耐高温发泡餐盒,耐高温可达到120℃,远高于当前普通一次性餐盒60℃的耐热性能,而且保温效果更好,这为外卖行业提升更优质便利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对公司未来,贾佳信心十足:“目前,公司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今年将扩大生产规模,再上10条生产线,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创新驱动,实施“倍增”“春笋”计划
工业立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采访团在康硕(河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车间 全媒体记者 韩冰 摄
如今,科技创新就像是打开邓州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在邓州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在城市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更令人惊叹。
邓州市发改委主任胡国歌一语中的。他说,这是邓州市聚焦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心企业“春笋”计划的必然结果。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向南阳市上报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0家,保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的后劲;
——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比2020年增长85.7%,凯达环境被评为河南省“瞪羚”企业。龙泰无纺布、光照黄酒、杰翔电子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星光机械被评为省质量标杆企业,新艺木业被认定为省智能车间……
——建国农副产品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君达新能源、荣冠农业科技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康硕智能制造被评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邓州市还加大了对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邓州市还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以研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统计调查摸底,帮助企业展开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2021年,邓州市58家企业研发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了65.05%。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邓州市坚持工业立市,量的积累已为跨越做足了准备。随着“一抓三突破”深入推进,历史、人文、交通、农业等资源禀赋已转化为比较优势、产业优势,正在向更高能级发展跃迁,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市建设、工业经济发展、项目积累……各方面各领域的“突破口”次第攻克,邓州能够承接的项目更多,发展的能力更强。
“邓州的资源禀赋、政治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天的邓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决心,让发展更好一些、更快一些,长风破浪、万里行船。”邓州市委书记、市长邓俊峰如是说。
而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邓州将培育出2至3家上市企业,形成一批“单项冠军”型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特精”型中小企业、具有创新活力的“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
邓州,这座古城,正在积蓄力量,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