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核酸检测人
本报记者 张玲 文/图
疫情之下,一份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通行证,更是定心丸。而在这份报告背后,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保证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的准确、高效。3月30日,记者走进市中心医院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一起来认识这里的一群“检验人”,零距离感受他们的辛勤与忙碌。
该实验室是我市唯一一家河南省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杜伟鹏介绍,核酸检测是一个极其精细的工作,每一个检测流程都需要严格规范地操作。实验室共有检测人员13人,需要轮番在检测室操作,24小时不停,日检测能力在1万管以上,按照20合1混采检测(指将采集自20人的2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的比例,这里每天可检测20万人的核酸样本。
在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分析区,检测人员们各司其职,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标本制备区内,并不宽敞的房间里,检验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进行着上万次的重复动作。为了确保检测工作高效安全,工作期间,检测人员不敢喝水、不能上厕所,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检测工作,对眼力、脑力、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开帽、加样、盖帽,一次次机械地重复,虽然戴着手套,但是很多检验人员的手指都被磨破了,出了检验室连胳膊都抬不起来,甚至有的还得了腱鞘炎。年轻的检验师包孟是实验室组长,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到了一名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无论多忙多累,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必须要专注于每一个步骤,保证每个结果准确无误。”包孟告诉记者,实验室有着严格要求,为了安全,必须穿着防护服,戴口罩、防护镜、靴套,从头护到脚,几个小时下来,在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品“关照”下,满脸的压痕和汗水,衣服能拧出水来,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整个人是虚脱的,除了想喝水,连说话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疫情期间,每一组数据的更新,每一项防控措施的修正,都需要严谨科学的数据支撑。这些,都离不开核酸检测卫士的默默付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市中心医院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检验人”无惧危险、勇于担当,用心坚守,准确快速发出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为我市筑起了一座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
准备试剂
观察样本
观察样本
传递样本
添加样本
拆除试剂包装
实验室标本制备区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