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记者实地探访我市几处重点窗口单位疫情防控情况——
直面“外防输入” 他们这样来“答题”
本报记者 于欢 文/图
日前,我市镇平县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切实做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守住不再发生病例的底线,我市上下严格按照相关疫情防控要求,切实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3月28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我市高铁站、机场、高速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重点场所,了解疫情防控落实情况。
高铁站——
坚守一线 守好东大门
“您好,请不要将鼻子露出来,注意正确佩戴口罩”。上午11时,在高铁南阳东站进站口前,执勤的南阳东站派出所民警正对个别未按规定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的旅客逐一进行提醒。
在一楼出站口,记者看到,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着出站旅客,按疫情防控要求出站,包括查看行程码、健康码、测量体温以及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等。
在专门设置的核酸检测等待区域,旅客们坐在按照一米间隔线放置的凳子上安静等待。工作人员还贴心准备了酒精、消毒液、热水、充电宝等便民服务用品,真情服务,为往来旅客提供暖心服务。
忙碌但有序的现场,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疫情防控以来,这支由宛城区茶庵乡、医院、交通、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卡点,一直在坚守着,大家严阵以待,默默付出,无怨无悔。
“请全市人民放心,我们保证一定会守好南阳的东大门。”面对记者的采访,卡点工作人员昝王成铿锵有力的表态道出一线防控人员的信心和决心。
高速光武站——
逢车必查 逢人必检
记者一行来到光武高速公路出站口时已过中午12时,在刺眼的阳光下,来自宛城区交通运输局的杜金增正和队友拦下一辆郑州牌照的车辆。“行程码、健康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测体温……”一整套严格认真的查验后,这两名全副武装的“大白”不忘拿起酒精朝司机手上喷洒一番再叮嘱一句“注意防护,可不敢大意”后放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值守在高速路口的疫情防控人员用真情付出为城市守护。
擦着额头上的汗,工作人员黄宗云告诉记者,自从3月13日16时按照规定在该高速口设立疫情防控查验点后,来自乡镇、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的查验点24小时轮班值守,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原则,对进入我市的所有车辆和司乘人员进行测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并要求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我们日夜值守,堵塞漏洞,誓保南阳城平安无恙,疫情不退,我们不撤!”接受记者采访时,工作人员的一席话令人感动,每个人都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共克时艰,让这些勇敢的人早日回家。
记者临走时,已近下午1时,工作人员仍在阳光下一丝不苟查验。
南阳机场——
团结协作 累并快乐着
下午1时15分,在南阳机场出站口,记者看到,旅客们正有序在省外入宛分流通道上等待查验。
来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巡防大队的王寿松和同事们是第一道“防线”,由他们查验行程码、健康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后,旅客们进入下一个测温、登记流程。若任何一项不达标,则进入等候专区闭环管理环节。工作虽然繁忙且辛苦,但大家都很自豪,“能为南阳疫情防控出份力,感觉很自豪。”
这个团结、乐观的集体是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姜营街道办事处为主组建的疫情防控查验点,长期设立在南阳机场,为南阳人守好“空中大门”。
本轮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行色匆匆的旅客忧心,也让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压力倍增。因为接触对象有着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做好自身防护,是每一个疫情防控人员必须遵守的工作规范。虽然因为疫情影响,进出站的旅客较平时少了一些,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丝毫不能大意。
记者注意到,在工作人员临时休息室,仍有部分未拆封的盒饭。“一忙也顾不上吃饭了,大家都习惯了,只要咱南阳安全,咱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工作人员郑新九的话道出众人心声。
高速卧龙站——
井然有序 不漏一人
“请大家下车排好队,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你好,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下午3时10分,在南阳高速卧龙站疫情防控卡点,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辆刚从高速驶下的客运班车进行疫情安全检查。
在稍远处的高速收费岗亭处,裹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志愿者正忙着对扫码异常的可疑车辆张贴便条,然后用对讲机通知后方进行二次查验……
而在出站口,来自公安、交通、高速、卫健等不同部门的人员同时开展查控工作,配合默契,道路通行顺畅,现场井然有序。
“非常时期,请以大局为重,谢谢您配合防疫要求。”记者注意到,这句话是该卡点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扫码、测温、登记、消毒、戴口罩等措施,耐心劝返中高风险地区来宛人员,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切实做到“外防输入”。
卡点负责人吴文权告诉记者,他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高速路口值守,全面实施对入城及过境车辆的健康监测和追踪管理,筑牢疫情的“防火墙”,守好南阳“西南大门”。
坚守
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