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 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作者:  张戈

我市大力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

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本报记者 张戈 通讯员 高研

 

早春时节,行走宛城大地,碧绿白河水,磅礴伏牛山……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随着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一座座矿山告别满目疮痍穿上“绿装”,昔日脏乱差的矿区绿意盎然。

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是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深入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为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合力攻坚 治理成效显著

 

沿着新改建的运输专线行驶,路上不时有洒水车辆经过,这是企业防止道路扬尘所采取的措施。道路两侧边坡已经固化,在坡面上还栽种了一些树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刷坡、整平、固化后,矿上的环境变美了。”

自全市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高度重视,高标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推进。分类建立了持证矿山(173家)、过期矿山(125家)和生态修复项目(12个)三类污染防治问题整治台账,每周调度通报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行动落地落实落细。

 

标本兼治 构建长效机制

 

深化矿山生态治理,全力打造绿色矿山,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决策部署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市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打好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做好日常工作基础上,主动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积极安排部署专项行动。建立分级包矿包片机制,下发《关于建立全市矿山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三级包矿、二级包片工作机制的通知》(宛自然资环攻坚〔2021〕13号)。制定在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二级分片包干责任制;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乡所负责人”三级包矿责任制,加强对矿山环境污染进行管控,强力推进全市矿山综合整治,依法依规有效抑制矿山扬尘防治。

围绕“矿山污染防控、生态修复、非法采矿”三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建立任务清单、标准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和重点任务一览表,以任务清单定方向,以标准清单严要求,以责任清单明权责,以流程清单促协同,以重点任务一览表动态跟踪任务进展,做到目标明,标准清,责权统一,部门间配合有章有循。通过开展县际交叉监督暗访,充分调动县(市、区)级工作力量,针对矿山扬尘污染、生态修复、非法采矿、非道路移动机械、运输车辆使用等问题,深入现场核查,在有序开展摸底排查工作的同时,严防新增问题发生。目前,已先后组织17个暗访工作组对县市区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实地督导暗访,有力地推动了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累计抽检矿山300余次,出动80余人次,发现问题矿山50余家,印发通报13期,交办问题清单14份。

 

分类施策 开展生态修复

 

伏牛山麓,空气清新;白河水畔,碧波东流……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南阳的生态颜值更加夺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全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31家矿山纳入全国和省绿色矿山名录库;完成修复持证露天矿山121个1.2万亩,历史遗留矿山94个3360.2亩,争取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项目1个,获取省级财政投资2725万元,立案查处涉矿案件106件。该项工作成效明显,排名多次位于十大专项行动前列,市污染防治攻坚办给予了表扬和肯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躬身入局,凝心聚力,持续有力地做好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加强我市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督查整改,完成方案所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被市攻坚办通报的矿山企业和暗访督查发现问题较大的矿山,实施重点监督,并严格要求不整改到位决不放手。协同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持续发力,狠抓落实,确保矿山扬尘和生态修复等问题整改到位,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