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审计监督 服务保障发展
——访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时德清
在南阳加快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我市审计机关将如何发挥好监督服务保障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时德清。
“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使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我们将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以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省副中心城市建设。”时德清表示,审计机关将围绕“坚持一个统领、推进两个高质量、营造三个氛围、突出四个重点、实现五个提升”的全市审计“12345”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政治统审、主责立审、研究促审、质效提审、科技强审、人才兴审“六大行动”,重点做到“六个突出、六个促进”,即突出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促进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突出财政审计,促进提高财力保障能力和资金绩效;突出金融和国有企业审计,促进防范化解风险;突出政府投资审计,促进落实稳投资稳增长重大政策要求;突出民生和环境资源审计,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环境保护;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和权力规范运行。
时德清说,全市审计机关将加强常态化“经济体检”,扎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做实研究型审计,深入分析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管理性漏洞,提交有高度、有深度的审计专报、审计要情和专题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的有关规定,督促被审计单位履行整改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责任,促进审计查出问题彻底整改到位,促进审计结果转化运用。
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造审计铁军?时德清说,审计机关将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推进“三个转变”,着力实现观念创新。由单纯的政府组成部门向政治机关、监督机关、党的工作部门和宏观管理部门转变,由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常态化“经济体检”转变,由当好经济“卫士”向既当好“卫士”又当好党委政府宏观决策“谋士”转变。采取“三项措施”,着力提升审计能力。积极参加审计署、省审计厅业务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南阳“审计讲堂”;采取以审代训等方式,加强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方法等培训;鼓励党员干部在重大审计项目中勇挑重担。落实“三项要求”,着力促进作风转变。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八不准”工作纪律要求,做到廉洁审计、文明审计;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敢于审计、善于审计,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不断增强审计的权威性、震慑力和执行力,为依法履行审计监督提供坚强保障。
(本报记者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