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以“三化联动”聚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
乡村旧貌焕新颜 农家无处不飞花
广阳镇三贤山风景如画
方城县委书记段文汉(前排右一)现场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方城县县长李霞(前排左一)实地察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赵河镇樱桃花开扮靓乡村环境
← 券桥镇三间房村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
←赵河镇吴湾村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
←广阳镇三贤村颜值提升美如画
←赭阳街道八里岔社区的村史家风馆留住乡愁
春日的方城,处处充溢着希望和生机。
走在方城县的乡间小道,随处能看到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颇有韵味的文化墙,村庄内各种绿植郁郁葱葱,村庄外坑塘池水碧波荡漾,纯朴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乡村大美风貌,正在方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成为新常态。
自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方城县紧紧围绕省市有关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工作思路,强化指挥作战体系,突出全域精细整治,坚持常态长效推进,形成党建引领、宣传开路、群众参与、全域整治的工作格局,让“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望逐步成为现实,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乡村跃然而出。
“三化联动” 打造宜居新农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方城县运用指挥作战体系化、全域整治精细化、常态长效项目化的“三化联动”战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17个督查组、3个考评组,全县划分为6大战区,县四大班子领导挂帅作战,形成“指挥部+战区+专项工作组+督查组+乡镇工作专班”的指挥作战体系。坚持日通报、周调度、半月考评、奖优罚劣,对每次考评前三名乡镇各奖励20万元,后三名乡镇各罚款10万元,确保整治工作持续升温增效。
为推动全域整治,方城县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十大行动”为重点,将全县569个行政村(社区)划分为191个重点提升村和378个综合治理村,分类梯次推进,建立逐个自然村清零机制,制定清零退出标准,逐村验收清零。高标准开展国、省、县、乡、村、组六级路域治理,集中整治道路双违、路肩边沟,实施绿化提升,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为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双美双榜”评选活动,评选“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张贴“红黑榜”,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整合涉农项目69个、涉及金额1.2亿元,新争取项目8亿元,集中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县乡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治理是基础,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才是根本。方城县凝心聚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格局,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全科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镇包村、村包户和户包门口、路段、坑塘的网格管理模式,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抓细抓实,让美丽乡村的颜值常新如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百姓福祉。方城县各级各部门要再接再厉,攻坚克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让每一个村庄都美丽宜居起来,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方城县委书记段文汉、县长李霞多次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提出要求。
创新举措 建设乡村新风景
走在方城县赵河镇吴湾村,只见一幅幅如诗如画、富有时代气息的立体村居图,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不少。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不断宣传发动,现在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环境卫生意识也越来越强。”赵河镇吴湾村党支部书记吴昭福告诉记者,他们村原先散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到处都是,一走进村庄,各种异味扑鼻,如今经过宣传引领整治,全村家家户户的牲畜都实现了圈养,村里聘请了保洁员,每周抽出两天专门对分包区域进行大清扫,全力提升村庄颜值。
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清零,方城县创新工作手法,强力推进“17412”工作机制。围绕一个目标,实现全县所有自然村整治任务清零、全域全面净起来。同时,着眼全域整治,积极动员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参与“六清”“六乱”集中整治行动,从整体上推进,并着力从“细胞”上突破,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卫生户”等各种评选活动,以小美聚大美,逐步打造“院靓、村美、镇净”的整治效果。
制定“七项标准”。把开展“六清”、治理“六乱”工作要求整合成“七项清零标准”,即:每个自然村有规范性墙体标语1条以上,随机抽取5户以上群众核查知晓度、满意度、参与度分别达到95%以上;无乱堆乱放柴草秸秆、土堆粪堆、建筑材料、杂物及闲置生产生活用品,无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货物乱堆,无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无乱倒乱扔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无乱排生活污水、养殖粪污,坑塘沟渠无黑臭水体等现象;无违规搭建的作物储存棚、简易棚、散养圈舍、仓库厂房等违规建筑物,无乱扯乱挂电线、随意悬挂张贴广告牌等现象;无残垣断壁、危旧房屋、破败院落等现象;无未解决的涉及人居环境方面的舆情和信访问题;建立有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等长效保洁机制。
严格“四方签字”。按照乡镇申报,派驻乡镇(街道)督查组会同乡、村、组逐村现场核查验收的办法,逐自然村过筛子。达到清零退出标准的自然村,由督查组长、乡镇(街道)长(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组长“四方签字”,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字。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现场交办问题,继续整改提升,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落实“一天办结”。要求全县17个派驻乡镇(街道)督查组全脱产工作,不间断驻村开展督查验收。落实“13710”工作制度,当天收到的验收申请,当天办结完成,纸质验收材料当天上交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专班办公室存档,清零台账即时更新,清零排序情况每天在全县党政正职工作群公开通报。
强化“两个监督”。强化工作纪律监督,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成三个督导组,负责对17个派驻乡镇(街道)督查组工作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强化工作标准监督,每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个考评组随机抽取每个乡镇(街道)三个已清零村,对清零验收标准进行核查,确保清零高标准高质量。
有方向、有步骤、有重点、有抓手,方城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改善提升中,强力组织、全域谋划,各项整治工作势如破竹,通过逐自然村验收清零,截至今年2月底,全县569个行政村(社区)、3292个自然村实现全部清零。
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井然有序,村头巷尾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宜人,脏有人管,乱有人治,头有人带,“破窗效应”被打破,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养成。“现在走到哪里都感觉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村民杜成强对吴湾村的变化赞不绝口。他说,以前村里的环境脏乱差,垃圾“围城”,闲置房屋残破不堪,现在村里美得像花园,村民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好,就连小孩子都知道路边的花不能随意采摘,垃圾要放进垃圾桶中。如今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得让人不敢相信。
向美而行 描摹乡村最美底色
在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进程中,方城县对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善的目标一直都十分清晰:以自然生态为底色,尊重原有的村庄格局和内在的脉络肌理,深入挖掘乡土特色、风土人情,使每条乡村风景线都成为具有鲜明文化印记的特色名片。
博望镇朱岗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对村中800多米的排水沟进行清淤排污,实行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群众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充分利用村居墙面、宣传栏、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倡导文明新风,使全村环境提升、设施完善、管理健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券桥镇三间房村以“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为建设目标,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门前花园紧相连,安全饮水有保障,自来水管户户通,生产生活用电、太阳能路灯实现全村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大道直通农家,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风尚,绿树成荫的游园里,亭台、长廊、花坛相映成趣,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美丽乡村试点村。
广阳镇三贤村着力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将传统村落与河坝、栈道、三贤山景区建设结合在一起,专门建设游园、停车场、农家院、传统手工商店等配套设施。村内厚重古朴的石头民居、静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同时,开展古村落整修绿化、残垣断壁整治、道路硬化等,留住老屋、保护古村,守住乡村振兴的根脉和灵魂。
杨楼镇曹屯村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与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村累计投入资金280余万元,整治坑塘2个、拆除废旧房屋15处、修建绿化带3处,新挖排水沟2000余米,整个村庄完成了厕所改造,如今,曾经的臭水塘变成了休闲园,废弃房变成了健身场,排水沟变成了绿化长廊。同时,该村环绕主次干道栽植了3万多株树木,在村庄外围发展花卉苗木及冬桃、黄金梨基地5处,500多亩,使整个村庄的绿化内外相连,错落有致,实现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景”和“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整治目标。
拐河镇东大麦沟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该村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建设高标准的村部、广场、莲花池塘,村庄所有道路铺修水泥路,种植花草树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和网红打卡地。
绿野平畴,风光无限。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如东风涤荡,让方城县在集中整治行动中亮点频出,高招频现,呈现出“镇镇有创意、组组有特色、户户出亮点”的新特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在日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省县市区第二次排名中,该县以优异的整治成效位列全省前20名,取得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2名的好成绩,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精彩蝶变 大美乡村入画来
“樱桃沟我的家,春色满园景色如画;情牵梦绕总是你,宛若人间盛开的幸福花……”在赵河镇北陈庄村樱桃沟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漫山遍野都是樱桃花盛开的粉白色倩影。目前,这里生态纯美的自然绿色底蕴,古朴的石墙、石头房,已经成为人们返璞归真、寻觅乡愁的好去处。
“这里的樱桃种植千余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仅施少量的农家肥,是纯正天然的有机樱桃,果小皮薄糖分高。随着近年来乡村生态游的兴起,樱桃沟愈来愈受到外界的关注。”北陈庄村樱桃种植大户吴严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每年4月下旬,晶莹剔透的红樱桃密密麻麻缀满枝头,每天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欣赏着樱桃沟的美景,品尝着樱桃的甘甜,感受着回归大自然的亲切,体验着生态采摘游的快乐。
樱桃沟成了一个群众喜欢去的网红打卡点,同时也是方城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的一个良好典范。在方城县,如今像樱桃沟这样的美丽山乡满目皆是。
“以前的污水坑变身圆梦广场,坑洼泥泞巷道变身水泥路,破旧院落变身菜园、果园、花园、游园,废弃旧房变身村史家风馆,老旧民居变身温馨小院……”
赭阳街道八里岔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彦强指着社区环境整治前后对比照片告诉记者,该社区实行“三讲三算三干”工作法,积极争取坑塘治理项目、厕污共治项目,硬化水泥道路、铺设污水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分布式光伏污水处理站,栽种桂花、冬青、红叶石楠等绿化树木,形成了“林在村中建、房在村中现、水在村中流、人在村中行”的和谐美丽画卷。
记者走进该社区王万霞家的农家小院,只见屋内干净整洁,鞋架上的鞋子排列有序,被褥叠放整齐……王万霞笑着说,在村里的大力宣传和引领下,现在保持庭院干净整洁已经成了村民们的习惯,村民们形成了家家讲卫生、户户讲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你看看我家,家里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出了院子四周都是红花绿树,比住在风景区里都得劲,我们现在的日子真是舒适安逸、怡然自得。”
漫步广阳镇三贤村,溪水潺潺,布谷声声,花香扑鼻,炊烟缕缕,村民脸上笑靥如花,村内厚重古朴的石头民居,与村外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静美、和谐的快乐家园。村民张凤羽说,她在外打工一年,回来简直不敢认这是自己的家乡。村道两旁以前杂草丛生,如今干净有序,绿意盎然;房前屋后的垃圾枯树,如今变成了花园游园,风景无限。村民们与青山为伴、绿水相依,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家的庭院住着比城市的别墅都舒坦。
如今,在方城这片充满希望和进取的土地上,广袤农村处处舞榭歌台,村村行板如歌,亦如一曲曲舒缓的、惬意的、升腾的田原牧歌,让人们仿佛看到陶渊明笔下那片舒适、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百姓笑在脸上,乐在心中,向幸福日子述说着如今的盛世欢颜。
“今后,方城县将进一步拉高整治标杆,加大整治力度,不断使广大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让美丽乡村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方城县副县长李清波坚定地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乡村,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传唱着响彻方城大地的美丽乡村恋歌。
编辑:谢瑶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焦点访谈:老有所医解难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