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项目为王 千帆竞发
唐河县以“挑大梁、走前列”的使命担当,确立了“奋力冲刺全省20强,高质量建设省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奋力打造富强唐河、美丽唐河、活力唐河、幸福唐河”的目标定位,树牢“逢先必争、逢旗必扛、逢冠必夺”工作导向,取得了债券项目争取等“5个全省第一”、政策性资金争取等“11个全市第一”、项目建设等“4个全市第一方阵”,为“盆地崛起”书写“唐河答卷”。
南阳日报3月24日起推出《争先出彩看唐河》系列报道,探访支撑省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唐河行动”。
1月,投资10亿元的中部食品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2月,投资50亿元的汽车传感器落户;3月,投资100亿元的中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
唐河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引进和实施了一大批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2021年,全县共签约产业项目77个,合同引资额134亿元,为该县产业发展蓄积强大动能。
拿下“主战场”
新项目遍地开花
项目为王挑大梁,唐河大地上,洋溢着火热的激情与干劲。
项目建设进度快。总投资11亿元的英拓智能投产达效,总投资4.6亿元的海宏科技锂电池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南商农科三期如期开工建设。
项目投资力度大。南商农科、海宏科技、奥金电子等14个省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97亿元,超目标任务30个百分点以上,省重点项目个数、年度完成投资位居全市第一。
规上企业贡献大。全县工业投资75亿元,增长2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县规上工业企业161家,比上年增加2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0%;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4家,比上年增加5家。
该县聚焦“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锚定“十大行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群,链群企业达到100家,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居全市第一。
抓住“牛鼻子”
好项目纷至沓来
唐河启动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大项目、好项目加速唐河工业的快速崛起。
唐河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新型电子元器件,已入驻企业20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个,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123.6亿元。
唐河临港经济区,配套建设粮食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打造水路、公路、铁路、高速多式联运交通体系。
作为全省15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之一,唐河累计实施国绿风电、曜恒光伏等项目16个,并网和在建风电、光伏项目993.4兆瓦,实现发电量15亿千瓦时,发电收入8亿元。在建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全部并网发电,百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目标基本实现。
投资5亿元兴建的河南三乐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唐河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链主企业之一,辐射带动果蔬种植业的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年产值可达10亿元,创税1000万元以上,务工人员1000余人……
招商引资的“朋友圈”越做越大,“高大上”“精专强”项目源源不断加持,在补链中补出新功能、在延链中延出附加值、在强链中强出竞争力,唐河产业越发强壮、业态更加丰满健硕。
做好“店小二”
优服务助力崛起
项目建设迅猛大发展,得益于唐河县项目建设工作中独特的运营机制和服务方式。
大员上前。县乡党政一把手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拿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每周一晚上召开重点项目“专班会”。书记、县长每月召开一次开发区现场办公会,当场解决问题。
优化服务。成立全市首家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探索实行“五时闭环”工作法,将营商环境考评对象延伸到42个县直单位的177个重点业务股室,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27名。
强化保障。资金保障上,实施“金融集市”融资对接模式,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5次,授信18亿元,投放贷款6亿元;依托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对接企业60余家,放贷2亿元。土地保障上,开发区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800亩,工业用地弹性出让9宗近500亩,节省企业用地成本近亿元。人才保障上,全面推进“归雁兴唐”计划,招引2600余名人才回唐创业。
严格督责。加强对“万人助万企”活动和营商环境工作督查考核,将省市重点项目、“四大专班”项目纳入督查台账,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对责任单位和牵头县处级领导实行“双通报”。去年以来,共发通报47期,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25人。
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次第“落地开花”,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正不断加速唐河这一兴业宝地的腾飞和蝶变。未来的唐河,精彩可期。(全媒体记者 陈 琼 特约记者 丰兴汉)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镇平县水利局组织开展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