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桐柏县埠江镇李营村党支部委员、村文书张成伦
作者:  杜福建

用微笑传承孝老敬亲美德

----记桐柏县埠江镇李营村党支部委员、村文书张成伦

特约记者杜福建  通讯员李彦  王菲

 

丈夫患上了严重疾病,长年无法工作,她精心照料,毫无怨言。

大女儿患上严重疾病无法行走,她充当女儿的两只脚,背着女儿生活,一直到她结婚生子,直到她的生命定格在30岁坐标。

女婿年来杳无音讯,她年如一日,把孤苦的外孙当儿子抚养。

此外,照料年迈的公婆、父亲、母亲,抚养儿子、小女儿等,她视若等闲。

她还是一名村干部,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乡亲们服务,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她叫张成伦,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埠江镇李营村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目前任该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文书。这名普通女子,弱肩何以负起如此重担,她有着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带着这些疑问,者来到“微笑天使”张成伦的家,力求解开心中的谜团。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面对现实,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往前走”

张成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1983年,张成伦和丈夫李万洋结婚,李万洋在一家工厂上班,公公李和林先后在乡镇企业局、碱矿等单位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不错一家人其乐融融。有人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85年11月,在张成伦婚后第三年,张德华做了个大手术,住院20多天,张成伦每天为她洗衣做饭,擦屎端尿,一直陪护在医院同病房的病友十分羡慕,说有个好女儿,直到出院当天,病友们才知道她们是婆媳关系。回到家后,张成伦还专门将婆挪到自己的房间,每日精心照顾。婆起居不便,张成伦每日搀扶、掂尿罐子,不厌其烦,直到婆婆行动自如患难见真情,张成伦对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拉近了一家人的心,也让这个家再次充满欢声笑语。然而,不幸还是接踵而至,仅仅两年后,张成伦的母亲公公又相继因病离开人世,留给一家人无尽的伤痛

厄运专挑苦命人1993年2月,张成伦的大女儿李小燕患病,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行走、站立、坐卧都困难。就在全家人还为女儿的病情一筹莫展之际,1996年张成伦的爷爷罹患重病,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对只肯让自己亲近、照顾的爷爷张成伦放下手头一切事务,尽心照料直至去世1999年1月,张成伦的丈夫李万洋因病无法正常生活,家里再也没有往日的欢乐。以后该怎么办?有人劝张成伦,趁年轻一走了之。但她想得最多的是,自己逃避现实追求所谓的幸福生活,这一大家子该怎么办?“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面对现实,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往前走张成伦坚定地说

“家庭是爱的港湾,我要用爱点燃美好生活的希望”

“这个家需要我,我不能倒下,我只有咬紧牙关去面对和承担。”面对亲人的接连生病、离世,张成伦咽下哭声,忍住泪水,坚强地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2009年10月,张成伦的父亲张学成忽然偏瘫,说话走路,甚至双手拿东西都费力。父亲住院期间,张成伦为他擦屎刮尿、喂药、喂饭、洗衣,悉心照料。每次出院,张成伦就把父亲接到家里来,与他住一个房间,随时伺候。有时一个晚上父亲因吐痰、翻身、坐卧、大小便等,需要起来20多次,张成伦只能间断小寐。其后两年里,因病情反反复复,张成伦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而张成伦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

女儿李小燕生活不能自理,张成伦精心呵护她的身体和心情,为她穿衣做饭、为她排忧解闷女儿想出去转悠,张成伦就背着她外出,她说:我要当女儿的一双腿。”2007年4月,张成伦为女儿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女儿怀孕后,张成伦在工作和料理家事的同时,时刻不忘女儿的冷暖除了时不时去女儿家帮助做饭洗衣外,还在自己家里准备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尿布、纸巾、盐袋子以及消毒用品等,为的是随时可以照顾新生婴儿。2008年4月15日,女儿产下一名男婴,取名安平,即“平安”之意,希望孩子平平安安。2009年冬天第一场雪,安平在夜里突然发高烧,张成伦顾不上穿外套,赤脚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完全忘记了寒冷。孩子在健康成长,全家人都感到生活有了希望。

哪知道,人有旦夕祸福,李小燕2014年5月因心脏衰竭而离世。女婿在女儿李小燕死后的第二年外出打工,从此杳无音讯。面对女儿的逝去,张成伦精神崩溃了,一病不起,躺在床上三个月,人也瘦了二三十斤她甚至想到了死。“可是安平还这么小,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谁来看护他健康快乐地长大呢?”想到外孙,张成伦再一次从悲痛中站起来,“家庭是爱的港湾,我要用爱点燃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成伦以外婆的身份,用母亲一样的爱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安平,用她的话说,“除了我没生他,其他的与亲生儿子一样!”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为别人多做点事儿”

张成伦的家,的确有很多不幸。有人说她命不好,张成伦不信命,觉得有人比自己还要苦。李营村有一个妇女,离婚后自己养活3个孩子,家庭极穷,她独自一人靠勤劳养活3个孩子。没人照顾孩子,她下地干农活儿的时候,自己背着孩子。后来3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张成伦就把她当做一面镜子,尽力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

早在1992年,李营村群众推举张成伦为村妇联主任。作为村里的干部,张成伦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头,服务群众,帮助邻里。村上一些农户家庭不和睦,都会找到张成伦评理,解决矛盾。张成伦觉着,每个家庭都不容易,她就常常拿自己的家庭做例子,规劝矛盾双方要为孩子负责,为家庭着想。经过调解,一个个家庭都又和睦起来。她白天忙村里工作,抽空为家人做饭,晚上腾出时间洗衣服、做家务。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随时会有村民来到家里说事,一忙起来,张成伦就废寝忘食。她每天早晨几乎没时间吃饭,只有晚上才能坐下来好好吃顿饭。虽说辛苦,但她觉得有成就感,因为村民信任她、认可她。村两委班子每三年换届一次,她每次都是高票当选。1998年3月,张成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让她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30年来,她因工作积极,先后获得桐柏县有关部门颁发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多次获得埠江镇党委政府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村民们都说,张成伦非常能干,尤其是微笑经常挂在脸上,对群众和家人像春天般的温暖,所以村里的一些长辈就叫张成伦“李营村的微笑女儿”。李营村七组有位聋哑五保老人李和勤,无儿无女,张成伦平时十分关心他的生活,经常看望他,帮他办理证件、打扫卫生、送些日常生活用品。有一次,李和勤老人走在路上意外被三轮车撞伤,张成伦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出事地点,和村民们一起将他送往医院。在帮老人交付押金并在床前照顾一天一夜后,张成伦才将他交给匆匆赶来的亲戚,自己回到家中歇息。其实,今年已经59岁的张成伦,身体虽然还算硬朗却少不了小病小痛,但一旦工作有需要或者村民有事儿找,张成伦总是乐呵呵地应下。“别看我年纪大,手机办业务我比年轻人还熟练呢。”如今,政务服务“掌上办”成为群众办事的新趋势,村民认证身份、办理高龄补贴等事项都可以在手机上办理,因此负责村里民政、计生等工作的张成伦更需要“玩转手机”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了这事,张成伦可没少在私下里苦练功夫,甚至“不耻下问”向晚辈们请教。“咱们党员,要学到老、活到老,奉献到老。”张成伦说。

历经寒霜苦,腊梅绽清香!张成伦,一个优秀的儿媳、称职的妻子、慈爱的母亲,一个有担当的党员、有作为的村干部,她用坚强的意志撑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承载着四代人追求幸福的梦想,她用微笑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绵绵的付出奏响了爱的旋律。她是河南桐柏老区优秀儿女的代表,是桐柏山迎春盛开的“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