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校师生了解自救、互救知识,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使之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迅速采取最正确、最有效的急救措施。3月8日,方城县中等职业学校石书玲老师走进21幼师2班为同学们科普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石老师采用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用深入浅出的实例、风趣幽默的言语为大家讲解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医学知识,同时就判断抢救对象是否丧失意识、有无自主呼吸、有无脉搏、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清理口腔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进行了实操讲解,详细介绍了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现场运用假人模型进行心脏复苏急救示范,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进行解答。
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运用人体模型模拟心脏复苏急救,通过实战演练,学习到了抢救技巧,在抢救的过程中不至于那么慌乱,可以更好地应对遇到的紧急状况,希望今后能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此类知识,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生命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每年达到54万,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而60%以上都发生在院外。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又称“黄金4分钟”。心肺复苏技术包括两部分: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具体的实施步骤:首先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并做好救助者个人防护,接着判断完患者没有了意识和呼吸后,迅速对周围大声护救,亮明自己急救人员身份,指定现场专人拨打120,并争取现场有急救技术的人员帮忙,接着连续30个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完成后立即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打开患者呼吸道,连续做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接着再做30个心脏按压,2个人工呼吸,一共要连续做5个循环,就是一个完整的心肺复苏技术。做完一个完整的心肺复苏后,快速对患者生命体征再次评估,最后对抢救成功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我一定要走完学校92个班级,为每一位同学系统讲解心肺复苏实施步骤,让他们都了解到掌握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必要性,让同学们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帮助他人”,石老师深切的说到。
据悉,石老师自2021年11月中旬以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已为学校全体教职工及38个班级的2600余名同学科普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不仅增强了学校师生的应急意识,普及了应急救护基本知识,提高了心肺复苏技能,更进一步提升了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为校园安全建设增添了一份保障。